栏目导航
COLUMN NAVIGATION“绣成安向春园里,引得黄莺下柳条”,刺绣是我国的传统手艺,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巧夺天工的精湛技艺,“陇绣”也是刺绣工艺的瑰宝。当一山一水“活力半边天——为乡村妇女赋能计划”的伙伴走进甘肃省庆阳市西峰区肖金镇三不同村时,一位古稀老人正端坐在院子里的绣架前,轻捻丝线,中指配合拇指轻弹绣花针,动作轻盈,如是反复,在绣品上勾勒着灵动的图案,传承着“陇绣”这黄土高原民间工艺的奇葩。于是,我们静静地坐下来,听她娓娓道来自己的“绣娘”人生。
灰暗的童年
袁书琴老人在她6岁时,家庭经历了巨大变故,父亲入狱、母亲改嫁,留下年幼的兄妹俩相依为命。2年的时间过去了,日子实在艰难,12岁的哥哥便将她送养在别的人家,因她年龄尚小,只能在雇主家帮忙带带孩子、打打杂,却总因为做的不好遭受责骂与毒打。等到这家孩子稍微大些不再需要她了,又把她辗转到另一家,就这样她又接连去了几户人家。
命运的转机
那年,袁书琴12岁,她来到了一户还算不错的家庭,家里有养父母和哥哥姐姐8口人。养母喜欢刺绣,在鞋子上做一些漂亮的小花,她就跟着养母学习做一些针线活和简单的刺绣。在她14岁的时候,大姐要出嫁,她就用积攒的零用钱买了一些布,绣了一对鸳鸯枕头送给大姐做嫁妆,大姐震惊道“小小年纪就能做出这么好的绣品”,说到这里她既害羞又自豪。
"绣出”传奇人生
一对鸳鸯枕头开启了袁书琴的刺绣生涯,日子一天天过去,她也到了适婚年纪,经人介绍嫁给现在的丈夫。婚后,她操持家务、忙前忙后,闲暇时她就用闲置的布头拼接出图案做成马夹给小孩子穿,经常做一些绣花香包、鞋垫、虎头鞋、肚兜、拖鞋,手提小包等物品,个个绣工精细,技法独到、风格古朴率真,较好的诠释了“陇绣”的鲜明的艺术特点和传统文化特色。
"产出”指尖经济
2022年,一山一水在阿里巴巴公益基金会和上海联劝公益基金会的支持下,加入“XIN益佰计划”,通过孵化和培育乡村妇女组织,搭建学习交流平台,重点自主非遗手艺人等方式,为肖金镇妇女赋能。袁书琴积极参与,不断学习,提升刺绣水平,逐渐把“指尖技艺”转化为“指尖经济”,她乐呵地说道“村里基本上家家都会绣香包、绣鞋垫,现在生活也比以前好多了”,说完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本文内容及图片已获得授权
2022年
一山一水上线“活力半边天”月捐
识别下图中二维码【查看详情】
成为活力半边天“月捐人”
用您的力量,创造看得见的改变
为乡村妇女发展奉献您的一份爱心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