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COLUMN NAVIGATION十年且长,足够在废墟上崛起重建奇迹,当年被地震摧毁的岷县早已以崭新的面貌展现在所有人面前。
十年亦短,灾难的记忆仍然刻骨铭心,救援的场景依然历历在目,那些被影响过的生命依旧蓬勃向阳。
2013年7月22日,刚刚走出象牙塔的我带着甘肃政法大学的几位师弟师妹赶赴岷县开展志愿服务。满目疮痍的家园、失去父母的孩子、睡在棺材上的老人……灾后的种种伤痕强烈触动着我们年轻的心,正因如此,当我在现场看到壹基金“尽我所能,人人公益”的宣传标语时,突然就无比深刻地理解了公益的意义,同时在心里牢牢种下了公益的种子,10年来,我依然坚定地走在公益路上,从未止步。
进入灾区一线后我和其他志愿者一起很快就投入了紧张的工作,维持救援现场秩序、分发物资,摸排登记需要救援的信息、陪伴安抚失去亲人的孩子……我们尽己所能做着所有能做的工作。在这期间,我和志愿者韦祎发现了一个处于“孤岛”状态的村子,我们第一时间向外界传递了信息,才让这个村子得到了及时救援。
志同道合的公益理念和朝夕相处的志愿服务,让我们从互帮互助的公益伙伴变成了携手前行的人生伴侣,经过七年的恋爱长跑终于修成正果,如今已经是1+1=3了,1岁半的儿子取名小土豆,既是纪念我们十年前的相识,也是见证十年来的相守。
这10年来,从大学辅导员,到民企、国企、再到现在自己创业,我的职业身份一直在发生变化,但始终坚守着公益人的身份,尤其是在有了自己的团队后,会经常带着整个团队一起参与各项公益活动和公共服务,也会格外关注员工的困难和需求。我觉得公益原本就是人人可为、事事可为、时时可为,个人有个人的能量,企业有企业的担当,不管是尽己所能帮助别人,还是做好企业创造价值,善意即公益,只要心中有责任,眼里有他人,愿意关注到身边需要帮助的人和事并及时施以援手,公益路上的同行者就会越来越多。(岷县救灾志愿者/张向鹏)
岷县救灾志愿者 柏雨红
十年前我们因地震灾害相遇相识在岷县灾区,十年了我们还和当年一样惦念对方,惦念曾经一起奋战的志愿者,惦念那些我们遇见的人和事,再过十年,我们还可以诉说当年,这是人生重要的印迹。
人生的每一次经历都是一笔财富,忆十年,当时的灾区条件很恶劣,也有很多感动的故事和很多值得感恩的人。当时我还没有那么强大,强大到能够张弛有度,强大到能够对遇见的人和事应对自如。地震当日从兰州驱车,下午四点到达岷县,路上有很多救援队伍都在赶往岷县,我其实并没有什么经验,只是感觉灾区需要我们,到了再看能做什么。
到了重灾区梅川,在带队虎孝君老师的协调下,我们迅速在梅川供销社建起了大本营,也迅速搭建起了帐篷,我们在床底下一尺深水的帐篷里住了一周,之后才联系到附近村民家里住宿,再后来梅川供销社张主任又腾出了二楼办公室给我们办公。整个过程中没感觉到苦和艰难,也没感觉到自己有多伟大,平平淡淡参与其中,踏踏实实应对着每一天的变化,以及人和事,当年经我手的志愿者统计表是500多人,我也在担任“救灾服务”秘书处工作,坎坎坷坷一待就是一年半。
忆十年,回想起一句话:哪有什么岁月静好,都是有人负重前行!当年那么顺利的协助工作,离不开所有参与者的努力和付出。
忆十年,好多人和事都已经变得模糊,但是那种温暖一直在心中不断蔓延,那种爱的力量不断激励着我前行,在很多次遇到挫折或者苦难的时候冥冥中给我力量!
十年转瞬即逝,当年参与其中的500多人都已在各自的城市和岗位发光发热,无论如何,十年后的今天想起来,还是有一种一个战壕里过命的情感。今天,我们忆十年,不知道当年的你们都在哪里,不知道我们服务过的村民和少年都还好吗?不论如何,十年前的经历都给我们的生命添了一份厚重感,愿我们带着这种光和爱,砥砺前行,奔赴人生下一个圆满!
岷县救灾志愿者 彭贤清
2013年,我刚从南方取经回来,已有一些人群服务的经验,社工的精神头也正足,满心“要将社会工作发扬光大”。正是这股憨憨傻傻的劲头,在9月底欣然到了7.22地震的震中永星村,为遇难家庭进行社会心理支持,陪伴“壹乐园”服务站的儿童。
转眼十年,回看当初,面对撕心裂肺、痛苦欲绝的乡亲,经验用不上,支持又很少,能支撑下来全凭恻隐、恭敬、真诚、仁爱这样的本性,以及来自他们的关心和厚道待我。回看“壹乐园”里,面对幼稚可爱、顽皮捣蛋、脏兮兮、不听指挥……每个都不同的孩童,带给我长久的欣慰、感动,也制造了短暂的麻烦情绪,透过以游戏、活动体验式的参与,孩子们享受轻松、快乐,大一些的孩子进而能探索、认识、欣赏自己和自我实现。
我也常常牵挂“壹乐园”,就是扎扎小学的孩子们,期盼他们各自成才,得知有孩子考进川大、河西学院、沈阳医科大真是喜不自胜,得知有孩子结婚生子时,没成想他们已经长大。十年后我再次回到岷县当年的地震灾区,做一个“憨逗傻”的社工,一个厚道的社工,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
岷县救灾志愿者 李 楠
一场灾害的发生让整个社会都动了起来,7月22清晨被虎老师的电话催醒,立即赶往定西岷县参与救灾,当时我刚从雅安芦山地震救灾休假回来,随后24小时与兰州义工联盟王佳,山西个人志愿者杨立龙和沈阳个人志愿者余龙同时奔赴岷县,48小时内大家从兰州、山西、沈阳、庆阳分头到达灾区,有序开展工作14天。
7月24日下午刚到梅川镇将200多箱矿泉水装车,搬完物资已时傍晚时分,但大家的付出是快乐的。25日第一次押车去他路村发放救灾物资,早上七点多志愿者们就开始装车,汽车驶出梅川,渐渐地道路开始湿滑难走,去往他路村的路上下着小雨,不断听到有塌方的消息传来,心里不免有些害怕,救灾物资到达村子时已经是中午了,没来及吃饭,也没来得及去感受这里的一切就匆忙的开始卸救灾物资,汗水早已经交给了雨水。
每天早晨都迫切的睁开眼睛,尽管白天的任务已经让我精疲力竭浑身酸痛,但我还是会匆匆的起床,因为我知道,此刻有很多人还在等待救援物资。他们失去家园的难过我感同身受,站在仓库里等待救援车辆到来的时刻,也是我心情最焦急的时刻,我多么希望救援车辆能够早一点装车,早一点把救灾物资送到最需要的地方。接下来的几天往各工作站运送发放物资,每天都是忙到后半夜。
在做志愿者的这段时间里,我无时无刻不在被周围的一切感动着,大家的关怀无处不在。回想起那段历史,坚信岷县的历史会为我们书写这段小小的精彩。
岷县救灾志愿者 苗星新
2013年7月22日岷县地震,十周年纪念日,也是甘肃公益元年从这里开始,而我是参与者,灾难面前让我们更加懂得了生命的脆弱与珍贵,人类生态的建设的重要性。
地震发生后,我们以最快的速度,五天内将30万的物资捐赠到了梅川镇,生长在金昌市双湾乡的大学生张向鹏看到了金昌市大爱无疆公益协会的物资是喜出望外,惊讶的说金昌还有这么一个组织?立即打电话与我联系,我们共同在梅川镇方家山等多地走访,抚慰受到惊吓的村民,从生活上、精神上关心和安慰他们,也跟当地的人们结下了深厚的友情。
灾后20多天过去了,本应回到金昌的我,在得知梅川镇大战寺的孩子们无法安顿下来学习,我联系了南京农业大学的志愿者们,在大战寺开始了帐篷小学,受到了当地村民的高度好评,也留下了深深的印象,尤其是那些可爱的孩子们也在用自己的行动表达着自己的感情,将自己家的杏子摘下来送到帐篷来……
灾情已经过去,恢复了正常的生活,但那里的老乡没有忘记我们,还给做了双鞋邮寄来。
岷县救灾志愿者 张小韦
2013年甘肃岷县发生地震,从电视里看到人们满脸的焦灼、疼痛和绝望的眼神,那一刻我深深地被刺痛了。身为医生的我毅然决然的以志愿者身份组织团队赴岷县投入到了救灾工作中去。
回顾10年前那个时候就是一腔热血,单纯的想为灾区做点什么。在灾区认识了志同道合的很多公益界老师和爱心人士,接触到公益组织、基金会,从此便在公益之路上越走越远,跟这个时代的逐利者背道而驰,走向我的乌托邦。
2014年我注册了“天水方舟为民服务中心”,并开展老年人服务等一系列公益项目,在这个过程中得到了政府部门及群众的认可。
一路走来,寻找光,靠近光,成为光便是我毕生的追求,成为微光去照亮他人的生命便是我对生命意义的全部注解。
岷县救灾志愿者 陶雅瑜
2013年那年我是兰州义工的协管员,当得知地震对岷县带来了巨大影响之后,我选择加入救灾行列。起初做线上救援,帮助组织招募一线志愿者,分批输送。后来和机构伙伴一起发起募捐,毅然不顾离职风险去了一线,也因此为我的人生转折埋下伏笔。
在村里救援的日子还碰到余震,失联的村民好多天没饭吃,志愿者们抵达的那一刻潸然泪下。让人最难忘的是相识了一群勇敢的战友,我们白天救灾,晚上互相减压,一起坚持到最后。
十年后的今天画面依旧历历在目,深刻的回忆总是会浮现,也许我们做了不多一点,也正是这一点让人生闪闪发光。岷县地震10周年之际,感恩所有。
岷县救灾志愿者 卢少鹏
我是卢少鹏,是位有过8年中小型灾害救灾经验的志愿者,现在是一家国际交流合作型社会组织的秘书长,回顾自己现在的工作,与自己人生中参与的第一灾后服务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2014年4月份,我申请陕西省红凤工程志愿者协会的灾后儿童服务工作,被派到了岷县古城小学,开始了壹基金灾后儿童服务站志愿者服务历程。
古城小学是一所完全被地震损毁的小学,除了刚刚新建起来供老师办公和低年级学生使用的平房之外,三至五年级还在帐篷里面上学。我作为灾后的服务的志愿者,重点在儿童陪伴和儿童权利回应方面开展相关工作,根据学校和村子需求,我和我的小伙伴开展了防减灾教育、儿童心里疏导、社区活动等,另外也作为小学老师一部分,承担一些美术、舞蹈、体育课的代课老师。
回顾自己2014-2023年成长的9年,一直在和灾害、儿童、社会组织发展相关议题在开展工作,虽然现在工作范畴有了多双边民间组织的交流合作工作,重点领域还在青年、儿童的交流支持开展工作。坚持在公益慈善领域工作,缘起也是在岷县地震灾区的服务,来到一线学习,了解受灾群众灾后面临的困难和问题,作为青年人找到了一种自己愿意努力和付出方向,奠定了自己的职业选择。学习了党的二十大报告,我也在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青年人要求,立志做一名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
岷县救灾志愿者 苏惠琴
我不知道十年前的岷县卜子沟的村民是否记得我,梅川镇红店小学的师生是否还记得我,白阳坡的穆斯林同胞是否还记得我。
我是2013年7.22岷县地震灾害救援志愿者苏惠琴,一个戴着头巾,跟随老公一起开着自家小轿车穿梭在岷县灾区的一名回族志愿者。我曾在余震不断的灾区一线做灾情评估,顶着烈日为灾区乡亲们发放救灾物资,在灾后村民心理恐惧和不安时为他们做心理疏导,灾后毅然留在灾区执行壹乐园儿童服务站项目陪伴灾后儿童走出灾后阴霾,陪伴他们度过了一段难忘的快乐时光;救灾过程中为小寨九年制学校安装多功能运动场、音乐教室、游乐场,做过20个灾后儿童服务站督导等工作。虽然在岷县1年时间,但是这一年让我的人生轨迹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从一个普通的村民转型为一名公益人,十年如一日的做同一样事,就是帮助弱势群体。
岁月如梭,转眼距离岷县地震已经十年时间,一切都在发生着变化。我在想,岷县重建后的村庄和学校一定非常漂亮,希望我能有幸再去看到变化后的它;对于我个人来说,岷县灾后我遇到了真正的自己,重塑价值观、走出平庸的生活,成为一名公益人!
感恩曾经所有的遇见,10年后的今天,我把最真的祝福送给岷县、送给曾一起参与救灾的伙伴、送给现在的岷县人,希望岷县再无灾害,希望每个人都平安健康,岷县的明天更美好。
岷县救灾志愿者 王 倩
十年前岷县地震,我联系到了武都义工联盟,通过报名审核过后和王帮强、王海文在7月25号来到岷县救灾指挥中心:梅川镇供销社。
我记着当时还有余震,在指挥部的协调安排下,志愿者们有条不紊的转运物资,统计数据。深夜物资车抵达,志愿者又连夜卸并统计数量,为后续物资发放工作做准备。
接下来我们组被安排到辘辘村和地步迟村做灾情评估,把真实的受灾情况,房屋倒塌数据和缺乏的物资统计回来,晚上大家再开会商讨物资发放工作,根据实际情况去分配。当时伙伴们都是徒步进出山里,没有一个志愿者说过累。由于连续下雨,导致山体滑坡,一脚踩下去泥都到小腿上了,转运物资的三轮车开不到村里去,当地的村民和志愿者前面拉,后面推,还有拿着铁锹开路的。当时所有人的内心像是一团火在燃烧,大家团结一心,凝聚在一起的力量,深深的刻在了我的心底。虽然十年后的今天,好多伙伴的名字都忘记了,但是每个人的脸庞,流过的汗水,眼神中的坚定,我是历历在目,恍如昨日。
这段经历对我的触动很大,在这里我见识了地震可怕的破坏力,认识了人类在大自然面前的渺小,懂得了生命的可贵,结交了良师益友,明白了做公益不仅需要一腔热血,还需要制度和管理。
十年后的今天,我很想念每一位曾经一起并肩前行的志愿者伙伴,想念岷县质朴纯真的孩子们。今后我也会带领着我的孩子,继续贡献自己的力量,把奉献精神传承下去。
2022年
一山一水上线“活力半边天”月捐
识别下图中二维码【查看详情】
成为活力半边天“月捐人”
用您的力量,创造看得见的改变
为乡村妇女发展奉献您的一份爱心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