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推荐使用高版本浏览器
I/

栏目导航

COLUMN NAVIGATION
详细栏目

【报告推荐】祁连山生态绿皮书:祁连山生态系统发展报告(2021)

发布于2022-01-30  访问次数:1348  来源:本站

《祁连山生态绿皮书:祁连山生态系统发展报告(2021)》


  • 内容简介

本书从祁连山2020~2021年的生态资评估、珍稀野生动物栖息地评价、“山水林田湖草”系统生态功能评估、生态环境修复、戈壁生态农业发展、视频巡护技术以及自然教育等方面出发,对祁连山进行了多角度、全方位的分析和研究,展现了祁连山生态系统在涵养水源、调节气候、固碳减排、保护生物多样性以及自然教育等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使读者更深入地了解祁连山地区的生态战略地位,认识进一步促进祁连山生态修复和环境保护迫在眉睫的发展现实。

“祁连山生态绿皮书”贯彻落实“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基本方略,通过对祁连山地区生态环境领域诸多问题的研究和总结、对前沿政策的剖析和解读、对国家公园建设的评价和建议,从祁连山地区生态、政策、人文、管理等方面提出了针对性的解决方案和措施建议。

  • 序言

祁连山位于中国甘肃省西部与青海省东北部交界处,孕育了黑河、疏勒河和石羊河三大内陆河的33条大小支流,养育甘肃河西地区与内蒙古西部的500多万各族中华儿女,因此也被誉为河西走廊的“生命线”和西部人民的“母亲山”。作为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之一,祁连山承担着维护青藏高原生态平衡,阻止腾格里、巴丹吉林和库姆塔格三大沙漠南侵,保障黄河和河西内陆河径流补给的重任,在国家生态建设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祁连山守望、护卫河西走廊绵延千里、连接东西方文明的伟大通道数千年未曾中断,是造福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和人民,共同发展、共享福祉的生态安全屏障。

2021年10月12日,习近平主席在《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领导人峰会上的主旨讲话中指出:“为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中国正加快构建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逐步把自然生态系统最重要、自然景观最独特、自然遗产最精华、生物多样性最富集的区域纳入国家公园体系。”祁连山是我国32个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之一,是世界高寒种质资源库和野生动物迁徙的重要廊道,区域内涵盖森林、草原、冰川、荒漠等生态系统并有数十种国家级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自然景观多样,生态环境丰富,对我国尤其是西部地区科学研究与经济发展有特殊的生态战略地位。“万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养以成。”近两年,甘肃、青海两省各级政府部门深刻学习并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祁连山生态保护工作的重要批示,贯彻新发展理念,圆满完成了各项验收工作,这也揭示了:有什么样的发展理念,就有什么样的发展实践。只有坚决担负起生态文明建设的政治责任,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引领高质量发展,使推动绿色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成为行动自觉,才能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迈向永续发展之路。

近年来,国家始终高度关注西部尤其是祁连山的生态环境建设,甘肃省各级领导、各行各界人士都积极响应配合。为此兰州大学依托祁连山研究院,由丁文广教授、勾晓华教授等组建跨学科研究团队,对祁连山相关情况进行调查和深度研究,最终编纂成书供社会各界人士参考。《祁连山生态绿皮书:祁连山生态系统发展报告(2021)》一书包括总报告、分报告、专题篇、政策篇、案例篇、附录六个部分,横跨环境类科学研究、农业林业管理、公共政策研究、自然教育研究等多个研究领域,涵盖了自然地理、环境科学、人文地理、生态学、经济学等多个相关学科,对整个祁连山的生境现状、生态修复、动植物保护方面的工作进行了深入的调查、研究与评估,并为当地农业、林业、牧业等相关产业提供了对应且有效的智库支撑。同时多位学者和从业人员还对祁连山的自然环境教育和生态体验部分进行了进一步的探索并为相关生态建设建言献策,这都为持续推进祁连山生态文明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这部绿皮书贯彻落实了将“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作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发展方略之一,把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摆在重要位置,其研究成果有助于加强祁连山环境保护与建设,建立有序长久的生态保护长效投入机制,对于维护中国西部生态环境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作用和现实意义。希望本书关于祁连山生态建设理性专业的见解可以为读者带来深入浅出的指导,并为相关从业人员的决策提供重要理论支撑。

  • 目录

Ⅰ 总报告

1.祁连山资源禀赋与生态功能研究报告 丁文广 姜萍 禄润卿/001

一、祁连山生态系统的特点与功能/003

二、祁连山生态系统保护与治理成效/006

三、祁连山生态恢复的意义及建议:国家公园建设视角/008

Ⅱ 分报告

2.祁连山青海云杉林土壤养分空间变化规律 刘建国 勾晓华 高琳琳 杨海江 尹定财/014

3.黑河上游植被动态对径流变化和生态的影响研究 张宝庆/030

4.祁连山珍稀野生动物栖息地评价与保护 张立勋 陈刘阳/055

5.祁连山“山水林田湖草”系统2020年生态功能评估 黄永梅 陈锡云 朱忠礼 刘绍民/078

Ⅲ 专题篇

6.“双碳”背景下的祁连山森林碳汇研究与对策建议 曹宗英 勾晓华 高琳琳 涂振宇/112

7.甘肃省河西地区碳排放变化及脱钩分析 冶伟峰 丁文广 吕泳洁 邓喆/122

Ⅳ 政策篇

8.戈壁生态农业发展与祁连山生态环境保护 杨映琳 任旭东 顾昕/140

9.推进祁连山国家公园自然环境教育的探讨 邸华 孙小霞 张建奇 吴旭鹏/154

10.河西地区林木种苗产业助力祁连山生态环境修复 张甲毅 南晓娟 禄润卿/164

11.祁连山国家公园居民安置路径选择研究 张建奇 王善举 郭生祥 何伟/174

Ⅴ 案例篇

12.祁连山牧业区建设国家公园的思路与对策

——以肃南裕固族自治县为例 安雪峰 安迪 刘梦园/186

13.巡护视频技术在生态系统监管中的应用研究

——以甘肃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例 李长宇 刘希芹 郝虎 李进军/198

Ⅵ 附录

14.祁连山生态环境保护大事记/212

15.2020~2021年环境保护政策名录汇编/221


联系我们
甘肃省兰州市城关区南河北路956-962号高新大厦A座14C~14D,电话:0931-8408197
电 邮:lucwesd@lzu.edu.cn or wgding@lzu.edu.cn
甘肃公益微信公众号:gsgywx
COPYRIGHT © 2018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甘肃一山一水环境与社会发展中心    网站备案: 陇ICP备18001912号   甘公网安备案:62010202001371号
0931-8408197
在线咨询
微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