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娴院演讲”为娴院慈善基金会于2017年创办的原创公益演讲品牌
他们在结合自身发展与地域特色的情况下,积极转变发展理念,定位战略布局,在 理念方法、 能力建设和未来思考等方面不断探索,推动甘肃公益机构的可持续发展,有效参与社会治理。
图片来源于《娴院演讲》现场
下面文字整理自演讲现场虎孝君的部分演讲内容 , 更多请见开篇视频。
“一山一水的月捐计划”
这不是我第一次来山西,这已经是第四次了,然后跟山西的伙伴也是建立了非常深的一个互动的友谊,刚来的时候加了很多朋友,一翻全在呢,感情还是比较深。
那么首先我是甘肃一山一水环境与社会发展中心的总干事,我叫虎孝君。
在2018年的时候,我记得当时腾讯就提出了一个让公办基金会要介入到99公益日来,当时我们就产生了危机,作为民间机构,要去(和)半官方机构的这些基金会在正面战场上去抢资源的话,我们肯定是抢不过,所以后来我们就推出了一个新的 月捐计划 ,在2019年年底的时候推出来的。
然后我们的使命也发生了一个新的变化,其实多元化这一块儿已经完成了, 未来我们要推动甘肃公益机构的可持续发展,让他们能够有效地参与到社会治理当中 。
99公益日它是那几天,然后我们把它筹款的时间拉长了,当时的想法也很简单,如果慈善会在动员你的这些伙伴去筹款的时候,或者是你身边的资源去筹款之前,我们抢在前面先让他先捐了,剩下的事就是他们的事情了,跟你没关系,我们不要在那几天共同来抢资源,当时是这样一个想法。
那么从2019年开始, 我们在月捐这一块儿做了很多培训 ,大概的理念其实也很简单,就是在地的资源、在地的机构,然后服务在地,大家再不要指望外部的一些资源, 一定要从我们内部来挖掘资源 。
很多时候我们去任何一个地方,大家都是哭穷,然后资源也没有,所以在推了这个月捐以后,我们有一年也拿了南都(基金会)的百个项目,然后在那一年我们扎扎实实地推了一些机构来上月捐。
目前的一个上线的情况就是65家次,因为有的机构它是在两个平台都上65家次,其中在参与联劝“一个鸡蛋的暴走”项目,它是非限定的资金,然后有26家是出了40多万,然后在壹基金的月捐,它是定向在“陪伴未来”这个项目里面,然后是有39家筹了100多万 这只是一个。
这跟我们当初设想的还不太一样,当时我们的想法很简单,很多人告诉我说月捐太难了,我说月捐对基金会很难,但是对于我们这些社会组织一点都不难,因为你们面向的是一些陌生群体,对于我们县域来讲,我们都是熟人,七大姑八大姨对吧,然后我们当时想的就是未来三年,让每个县域机构月捐人数达到1000人,这样的话他每年会有30万的收入,就是这样的。
“一山一水的发展理念”
然后其实在过去的发展理念当中,确实我们也简单偷换了一些概念,或者说是我们比较认同的一些理念,在这儿给大家分享。
前面那四个阶段,我个人认为它只是个历史的回顾,因为我们完成了这四个阶段,到现在我们还是处于一个非常迷茫的状态,就下一步怎么走。
其实在中间这几年,为什么从去年开始,我们对外部的资源的依赖在逐渐减弱,我们希望未来能够按照月捐的理念去走,包括我们机构这次来学习的时候,带着我们能力建设部的一个团队来,主要是学什么? 第一个就是学月捐,第二个就是学捐赠人的服务体系,还有一个就是机构的品牌建设 。
那么过去我们一直的一个理念还是借助毛泽东思想,然后里面我们比较认同的 第一个就是 独立自主 ,尤其在现阶段的时候,你越(能)发现独立自主的这种价值。
过去的时候别人都嘲笑我们,你是谁的总代,你是谁的二代,你是一个代理商,类似于这样一个(说法),说是我们还没有我们的这种自主性,当时就觉得你吃不上葡萄还嫌葡萄酸,现在越发觉得这种独立自主的珍贵性。
后来我把这句话改了一下,原话应该是“统一战线中的独立自主,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然后我们觉得你把“社会主义”改成“社会组织”不就完了,这就是我们要 建立一个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组织的发展道路 。
这个道路的第一条就是要独立自主,这就是再不能指望外部的一些资源,我们就要做出一个什么样贡献,我自身也是有一个非常大的感触,就是时代变了,就是最佳的搭建平台的时机在2016年的时候已经戛然而止了,后面的话,你就要付出百倍的努力和勇气去搭建这种平台。
然后 第二个是“农村包围城市” ,过去的时候我们都在盯着一些所谓的高净值人群,后来发现越有钱的人越抠。有一年我们在山东跟一个伙伴讲,他说他筹温暖包的时候,找了一些每天骑宝马摩托车的,他说那一辆摩托车就40万,他让他捐一个温暖包他不捐。
后来我们确实发现,所有的这种捐赠,其实都是来自于普通的这种老百姓,也许他的月收入都在5000块钱以下,这种占的比较高,所以我们一直希望,还是要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因为我们的服务对象,从甘肃、一山一水这边来讲,很多他都是还是在农村地区,包括我们当时搭建网络平台的时候也是一样,如果我们在省会城市去搭一个网络平台,我们是省级机构,它也是省级机构,相互之间看不上,后来我们探讨了一个经验是什么,我们作为省会城市,我们可以跟县一级的伙伴一起玩儿, 后来我们就有一个策略,就是把县一级的伙伴跟我们联合起来 ,最后做得越来越好的时候,省一级的这些伙伴他就开始跟我们有这种互动了,这是一个。
第三个是“群众路线” 。前面讲的关于捐赠,其实大家不要去看那种就是谁越有钱然后去薅企业的羊毛,其实灵析的后台显示的数据你也能够看到, 其实一大部分的这种捐赠人,其实他个人的收入并不高 ,我们不要老去盯一些显而易见的。
其实现在来讲的话,对一些大老板来讲,其实确实压力非常大,不光是你薅他,各个阶层的人都在薅他,所以你还稍微退一下,把这个思路转一下。
还有一个就是“理论本土化” ,那么其实从甘肃过去的公益发展历史来讲,包括云南也讲,其实中间有一个断层,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没有本土化,每个地方有每个地方的地域特色,我们能够把我们当地的一些文化、历史、风土人情容纳进来,然后让我们的这些理论本土化。
还有另外一个是“持久战” ,做筹款,做月捐,或者是做我们在地资源的挖掘,它是一个长久的事情,它不是说是一天两天的一个事情。
我们从2019年开始提出月捐,到现在已经四五年的时间,其实我们很多伙伴的月捐人数好一点的,大部分是在五六百人,并没有实现我们过去的一个想的那么好,因为确实它是一个非常长远的事情,有人绑定,有人解绑,然后又重新绑定,又重新需要一个维护。
最后一个就是“为人民服务” ,我们所有的筹款,大家在一起相聚交流,然后把简单的事情做好,最终的目的还是要服务当地这些需要的人。
“一山一水战略布局的渠道 ”
那么对于我们来讲,我们坚持的理念也是这样,以上的一个简单的分享,其实就是越讲越没底气,因为什么,因为我前面的路还很迷茫,还没探索出来,但是这四个阶段的一个经验我总结出来,最后就送大家后面那一套理论,回过头来看那些经典的时候,再跟我们的一些筹款、组织的孵化、培育这些里面去把那些理论 再反复去研究的话,我觉得非常有意思。
那么未来我们也是一样, 第一个要做一个品牌的梳理 ,我们一定要有我们自己的品牌,我们过去十几年基本上都是在做基金会的品牌,我们自身是没有品牌建设的,这个是我们需要做的。
第二个我们要把我们自身的资源渠道梳理清楚 ,最终要捏在自己的手里面,饭碗要端在自己的手里面,这样的话我们未来才能保证我们有这种抵御风险的能力。
最后借用一句话(结束今天的分享),乐观者不是相信永远阳光明媚,而是在听到预报后立即去找伞,我们现在就处于这样一个状态。
谢谢大家。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