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薪火相传,正在乡村振兴的沃土上绽放新光彩。2025年2月27日至28日,甘肃一山一水环境与社会发展中心在积石山县大河家镇甘河滩村、梅坡村集中安置点,举办了“传承非遗技艺·绣出幸福生活”保安族传统刺绣赋能培训,80名乡村妇女通过两天的沉浸式学习,不仅掌握了传统刺绣技艺,更在针线交织中找到了文化自信与增收新路径,为非遗活态传承注入蓬勃生机。
图1 工作人员介绍培训讲师
名师授艺:从历史到创新的全方位赋能
本次培训特邀临夏州兆美民族刺绣文化有限公司总经理、省级刺绣非遗传承人马秀兰及其团队担任讲师。马秀兰老师及其团队以“理论+实操”双轨并行的教学模式,带领学员深入探索非遗技艺,从保安族刺绣的历史渊源、针法分类(如平针、锁链绣)到图案寓意,进行了深入浅出的理论讲解,并通过“一对一”实操指导,带领学员在绣绷上练习基础针法,逐一点评纠错。
图 2-3 讲师团队授课
技艺与热情的双向奔赴
为激发学员创作灵感,马秀兰老师特别展示了团队近年创作的刺绣精品。色彩明丽的牡丹、寓意吉祥的云纹……一幅幅作品让学员们赞叹不已,更点燃了她们对传统技艺的传承热情。
图4 马老师作品展示
活动现场,针线在布料上轻盈舞动,学员们从生涩到熟练,一朵朵传统纹样逐渐成形,现场气氛热烈。“以前总觉得刺绣是‘老一辈的事’,没想到还能靠这门手艺挣钱!”梅坡村妇女小组成员马彩霞兴奋地展示自己的作品。培训中,学员们不仅掌握了刺绣技能,还通过作品展示,激发了创作热情。
图5 讲师实操讲解
项目团队为学员颁发了培训证书及刺绣钱包工艺品,并组织集体合影。学员们纷纷表示,此次培训不仅让她们掌握了增收技能,更找到了文化认同的新路径。活动结束后,妇女们纷纷填写反馈问卷,表示“既学到了手艺,又找到了新出路”。
图6-7 活动现场
非遗传承与乡村振兴的同频共振
“刺绣不仅是文化符号,更是姐妹们连接过去与未来的纽带。”项目负责人表示,活动通过技能培训、作品展示、志愿服务等形式,不仅提升了妇女的增收能力,更强化了她们对非遗文化的认同感。此次培训以“小针线”撬动“大振兴”,既为乡村妇女赋能,也为非遗技艺的活态传承开辟了新路径。未来,甘肃一山一水环境与社会发展中心将继续深耕“非遗+乡村振兴”模式,让传统技艺在新时代焕发持久生命力。
图8 活动合影
2022年
一山一水上线“活力半边天”月捐
识别下图中二维码【查看详情】
成为活力半边天“月捐人”
用您的力量,创造看得见的改变
为乡村妇女发展奉献您的一份爱心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