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19-20日,由北京快手公益基金会支持,甘肃一山一水环境与社会发展中心与青海省年保玉则慈善基金会共同主办的“快手公益非遗传习学堂项目非遗传承人能力提升培训(第二期)”在甘肃省临夏市圆满落幕。来自甘肃、青海和山西的18位非遗传承人齐聚一堂,通过短视频创作、AI技术应用、非遗授课技巧、知识产权保护等课程,为非遗技艺的传承与活化注入新动能,开启传承新篇章。
甘肃一山一水环境与社会发展中心总干事虎孝君致辞
青海省年保玉则慈善基金会副秘书长张海鹏致辞

“用AI生成文案,用算法匹配素材,甚至让‘数字助理’帮你设计课程!”——这是本期培训的最大亮点。主讲人快手公益项目组的何浩老师着重介绍了快手公益AI团队推出的“数字传承人计划”,首次将智能文案生成、多模态内容创作等技术深度融入非遗传播。传承人们现场体验了AI工具如何将复杂的技艺转化为生动的短视频,非遗传承者也首次拥有了"数字创作助理",用AI技术协助他们构建了从技艺到传播的完整数字化链路,让甘肃、青海、山西三地的剪纸、景泰蓝掐丝珐琅、泥塑、花儿、德昂洒智书法、藏纸制作、旧勉唐派唐卡、羊皮绣、河湟刺绣、河湟皮影戏等传统技艺真正“活起来”。北京快手公益基金会项目组何浩讲授《AI助力非遗传承》
兰州交通大学张宁副教授结合染缬技艺案例,深入讲解了非遗研学课程的设计与落地;势成咨询创始人韦栋则从法律视角剖析非遗知识产权保护的重要性;快手公益团队手把手教学短视频制作和运营技巧。培训还特别组织非遗传承人走进东乡彩陶非遗坊及八坊十三巷非遗文化街区,实地考察非遗与文旅融合的魅力,全方位提升非遗传承人的综合能力与文化自信。
兰州交通大学染缬艺术研究所负责人张宁副教授讲授
《非遗研学课程设计》系列课程
势成咨询创始人韦栋老师讲解非遗技艺产权保护和品牌建设
相关课程
作为本次培训的亮点环节,甘肃、青海、山西三省的非遗传承人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技艺交流。来自甘肃的孔尕扎、田菊仓、马进忠、徐蕾4位花儿传承人即兴演唱了高亢悠扬的“临夏花儿”;王芳雄、郑重现场演示了景泰蓝掐丝珐琅技艺;甘肃的曹海仁、苏彩花展示的《福字图》《盛世华诞》,剪纸艺术在红纸翻飞间尽显民俗智慧;青海的韩彪带来融合河湟刺绣元素的剁绣作品;羊皮绣传承人祁琴芳、樊国敏以银针为笔、彩线为墨,用独创的“立体浮雕绣法”,在羊皮基底上金丝勾勒出新鲜欲滴石榴花,伴着牦牛纹样与唐卡云纹,将传统平面羊皮绣升级为3D视觉盛宴。此外,来自青海省果洛县藏区的传承人登德日现场展示了德昂洒智书法作品;措向忠生动还原了藏纸制作的千年工艺;来自山西的钩针编织传承人何翠平展示了精致的钩编手提包引得众人争相拍照......培训现场变身“非遗博览会”,这场跨越地域与技艺的对话,不仅让传统非遗“活”在当下,更在交流中碰撞出跨界合作的灵感火花。甘肃省临夏州永靖县州级花儿传承人 田菊仓
甘肃省白银市会宁县市级剪纸传承人 曹海仁

甘肃省临夏州积石山县县级景泰蓝掐丝珐琅传承人 王芳雄青海省西宁市湟源羊皮绣县级非遗传承人 祁琴芳和樊国敏
青海省西宁市湟中区河湟皮影制作县级非遗传承人 张永荣

青海省海东市平安区河湟刺绣县级非遗传承人 韩彪

青海省果洛州达日县德昂洒智书法县级非遗传承人 登德日
山西省吕梁市方山县市级钩编技艺传承人 贺翠平

参观东乡彩陶非遗工坊
一根银针、一张红纸......这些承载千年文化的非遗技艺,正因科技与创意的注入,焕发出前所未有的生机。“非遗传习学堂”是由北京快手公益基金会发起,国内首个结合互联网平台优势、系统性帮扶困境非遗传承人的公益项目。未来,快手公益非遗传习学堂将继续以数字之力,守护传统之美,让每一位关心、喜爱着非遗文化的同路人,共同见证传统文化“破圈”生长。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