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文广教授(前排右一)在培训农民使用国家发明专利技术的沼气池
丁文广教授科普先进事迹介绍
丁文广,博士,中共党员,回族,兰州大学西部环境与气候变化研究院教授,加拿大留学归国人员。丁文广同志自2003年开始,致力于针对我省贫困地区农民的科普工作,带领项目团队,面向农村贫困地区,开展了以参与式科普培训为手段、以兰州大学科研成果转化为策略、以项目为核心的形式多样,生动活泼,内容丰富的科普教育活动,受到社会各界的好评。
一是利用参与式科普培训为手段。由于贫困地区的农民文盲率高,对科技知识的接受能力较低,针对这种现象,丁文广同志将其从国际发展机构学习到的参与式培训方法经过简化凝练,总结出一套适合贫困地区农民的特殊培训方法,例如,通过游戏、绘制资源图、用玉米粒进行贫富分级等方式,不仅使农民容易接受科普知识,而且极大的增强了农民学习的兴趣,培训效果非常好,获得了农民朋友们的高度认可。
二是及时将兰州大学的科研成果进行转化。丁文广因长期在我省农村地区实施发展项目,非常了解农村需要那些技术。因此,他将兰大的一些科研成果,包括自己经过多年努力发明的新型耐低温水压式沼气池专利技术,无偿在靖远县、安定区和崆峒区进行示范推广,并培训了3000多户农户掌握了新型沼气池的操作和使用技巧,为农村循环经济的发展做出了贡献。该专利技术因性能可靠、操作简便,被科技部收录于《南南合作应对气候变化实用技术手册》,先后通过墨西哥坎昆和南非德班举行的世界气候大会推广到30多个发展中国家,使数十万贫困农民受益,为我国气候外交赢得了荣誉。同时,丁文广同志成功探索出了“灾害风险管理—生态恢复—生计改善耦合模式”和“认知—减缓—适应”的气候变化应对模式,并将这2个模式转化为通俗易懂的方式,先后在靖远县、民勤县、安定区和崆峒区等县(区)对6.5万多位农民进行田间地头式的科普培训,赢得了农户的信任。
三是以项目为核心,为科普工作注入活力。丁文广同时从联合国妇女署、甘肃省科技厅、施永青基金、嘉道理慈善基金会、中国扶贫基金会等机构申请了650万元项目资金,用于培训贫困地区农户掌握沼气发明专利技术、节能炉、碳汇林种植技术、“母牛滚动”发展技术和“联村联户”综合扶贫技术,将科普培训与气候变化应对、扶贫和生态恢复有机结合,取得了显著成果,获得了“第十二届甘肃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和福特汽车环保奖一等奖”等七个奖项,被《中国经济周刊》、甘肃日报、人民网、中国妇女报和德国《明镜周刊》等媒体报道,并被兰州大学评为“联村联户先进个人”。
总之,丁文广同志善于总结分析,并创新性地将科普工作与发展项目、专利技术和国际合作有机结合,开创了科普工作的新局面。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