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推荐使用高版本浏览器
I/

栏目导航

COLUMN NAVIGATION
详细栏目

探索生态科学 维护民生安全

发布于2015-06-24  访问次数:2933  来源:本站

        导语:三次科技革命带动了工业的发展,促进了人类社会的飞跃式进步。然而,随着经济快速发展而来的是生态环境的急速恶化,不仅严重威胁到了人类的生存和健康,而且反作用于经济,制约着经济的发展。因此,要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帮助生态环境恶劣地区脱贫致富、实现环境与经济的和谐共生发展,离不开科学的引导与服务。对于科学家来说,这无疑是十分严峻的考验。有这样一位科学家,他成功实现了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跨越式研究与融汇,多年坚持贫困地区的可持续发展研究和探索工作,为我国西北农村建设做出了不可替代的重要贡献。他就是兰州大学博士生导师丁文广教授。

        以兰大为平台,首创“耦合模式”。

        丁文广,博士,中共党员,兰州大学西部环境与气候变化研究院(西部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教授、博士生导师。同时,丁文广教授又是我国著名公益人士之一,他先后创建并领导着我国公益发展领域最具影响力的机构之一:甘肃伊山伊水环境与社会发展中心。

        出生在西北的黄土高原,丁文广挚爱着家乡的黄土地。这些年的求学和奋斗岁月里,无论身在何处,无论面临何种困境,他从未有过退缩和迟疑。报效祖国、报效家乡,让贫苦的乡亲和民众的生存环境得以改善、大家一道富裕起来,既是他的梦想,也是他多年来孜孜不倦地追求目标。

        为能够进一步拓宽研究道路,提高科研水平,丁文广曾远赴加拿大留学。在海外的日子里,他克服了重重困难,将精力集中在学业上,不仅取得了出色的成绩,而且开拓了国际化的视野。回国以后,他长期关注甘肃省农村贫困地区的发展,带领项目团队,面向农村贫困地区,开展了以公益发展为目标、以兰州大学科研成果转化为策略、以项目为核心的众多公益项目。

         由于种种原因,我国西北的广大干旱半干旱地区生态环境十分脆弱,生态治理和恢复难度大,灾害频发,处于贫困线上的人口众多。作为跨学科人才被兰州大学引进以后,丁文广经过实地考察和调研,融汇了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研究方法,以探索西北贫困社区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为己任,与团队一道,长期从事气候变化应对和环境社会学方面的研究,在这一交叉学科研究领域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专业优势。

         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丁文广在他的导师、兰州大学副校长陈发虎教授的指导下,为解决甘肃省面临的贫困与发展问题,以自然—社会环境与贫困危机研究为主题,在社会学理论框架和自然科学方法论指导下,应用回归分析、主成分分析、系统动力学模型、GIS 及 RS 等多种定量和定性研究方法,以翔实的资料和第一手案例论述了自然—社会环境与贫困危机的内部驱动力和外部驱动力,为环境社会学和自然科学的交叉研究提供了大量可供借鉴的案例及结论,也为解决甘肃省的贫困问题提供了决策和科学依据。

        丁文广教授根据研究结果出版的专著《自然—社会环境与贫困危机研究——以甘肃省为例》获得“第十二届甘肃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及“第六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人文社会科学)奖”。此外,依托于对 50 多个生态治理、扶贫和灾害管理方面的国际合作项目的研究和实践,他还在国内首次提出了“灾害风险管理—生态恢复—生计改善耦合模式”,成功探索出了适合中国西部农村贫困地区的“认知—减缓—适应的气候变化应对模式”。

        在不断的探索进程中,丁文广教授还坚持笔耕不辍。他共在国际和国内学术期刊发表 SCI 和核心期刊论文近百篇,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授予的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 4 项,出版的代表性著作包括《中国生态年报》、《农村环境学—气候变化的视角》、《自然—社会环境与贫困危机研究 - 以甘肃省为例》、《环境政策与分析》、《生态工程与农民:以农户为本的退耕还林政策研究》及译著《中国的牧区》等。另外,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还资助了他的专著《中国穆斯林生态自然观研究》。可见,丁文广教授在跨学科领域的实践和研究硕果累累,其研究成果不仅具有理论意义,而且具有很强的决策参考价值。

        以公益为纽带 , 解决民生发展。

        丁文广教授不仅在学术领域获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而且还长期致力于社会和公益发展。

        上世纪九十年代后期,丁文广教授就协助时任中国西部扶贫世界银行贷款项目甘肃办公室主任杨子兴先生,共同实施了投资额度为14亿元人民币的“中国西部扶贫世界银行贷款项目”。项目中他借鉴国际发展机构参与性发展理念,结合甘肃省省情,设计了符合甘肃省农村贫困地区实情的参与式扶贫发展模式。该模式将扶贫与生态治理有机结合,为扶贫发展提供了创新机制。

        到2012年,在调研的基础上,丁教授创新性地将灾害风险管理与生态治理及扶贫发展相结合,成功实施了50多个社区生态治理及民生发展项目。这些项目的成功实施提升了他对生态治理模式的思考和研究为后来提出“生态恢复—灾害风险管理—生计改善耦合模式”奠定了实践及理论基础。丁文广教授认为,生态治理需要将民生发展、灾害风险管理、社区文化等因素统筹考虑,而政府的决策支撑系统和善治则发挥关键作用。

        从2007年1月开始,丁文广教授带领科研和项目团队致力于气候变化应对和农村社区的综合发展方面的研究与实践,与政府部门、学术机构及国内外发展机构合作,先后实施了系列国际发展项目和国内基金会支持的探索性项目,取得了显著成效。这些项目的部分成果先后获得“2010福特汽车环保奖”一等奖、“2014福特汽车环保奖”二等奖、“2014水环保公益人物奖”及教育部、甘肃省等省部级奖项14项荣誉。

        同时,丁文广教授在公益发展领域也收获了一系列成绩。他倾心倾力实施“联村联户”扶贫项目,做到了:

        1.以项目为纽带,以资金为动力,为“联村联户”注入活力。丁教授充分发挥他曾经管理过国际发展项目的优势,利用其网络资源,从施永青基金会等公益机构争取了690余万元的项目资金,全部投入到甘肃省崆峒区“联村联户”项目区和贫困地区,用于实施道路、村卫生所和饮水工程等项目,使4000多户贫困户、2万多人受益。这些项目的实施,极大地缓解了农户的贫困状况,提高了农户的收入,促进了农户的发展,获得了农户的信任,为“联村联户”项目注入了活力。

        2.充分发挥兰州大学的科技优势,及时将最新科技成果应用于“联村联户”项目。丁教授经过多年的研究,得出结论:地震、泥石流等灾害导致的贫困发生率可由灾前的30%提高到灾后的60%甚至更高,而灾害风险预防的成本只是灾后重建成本的10%甚至不到5%。为此,他不仅创新性地提出了“灾害风险管理—生态恢复—生计改善耦合模式”,还将该模式及时应用于甘肃省的“联村联户”项目。同时,他对传统的国标沼气池进行了多年研究,改善了传统国标沼气池的重大缺陷,研发的新型沼气池获得了国家知识产权局授予的发明专利。他将发明专利无偿提供给农户,并手把手地指导3000多农户如何使用这些新型专利技术。由于农户获得了实惠,亲切地将丁文广教授称为“农民的能源帮手”。

       3.丁文广教授的沼气发明专利技术,被科技部选编于《南南合作应对气候变化实用技术手册》,通过墨西哥坎昆及南非德班举行的世界气候大会上推广到发展中国家。该专利技术在利比里亚等非洲国家应用后,效果非常显著,获得了当地农民和政府官员的高度评价,也为我国的气候外交赢得了声誉。

       4.丁教授在甘肃省的扶贫项目实施过程中,为了充分发挥项目资金效益、让更多的农户受益,根据自己多年的项目实施经验,设计出了适合当地环境的“母牛滚动发展模式”,取得了显著成效。“母牛滚动发展模式”的具体思路为,将“联村联户”受益户分为2-3批。最贫困的项目户优先得到良种母牛,其牛犊再无偿提供给下一批受益户。这样可保证有限的资金资源让更多的农户受益。滚动发展的整个过程都由农户监督,项目受益户的先后顺序也由农户选举产生。这种公开透明的管理方式既减少了农户之间的矛盾,又促进了社区的和谐发展,发挥了一头牛让三户农户受益的项目倍增效果。目前,“母牛滚动发展模式”已经得到平凉市扶贫、民委和科技等部门的借鉴和示范推广,并得到“中央财政支持社会组织发展示范项目”的复制。

        除此之外,丁文广教授心系灾区,在“5.12汶川地震”发生后的第三天,他冒着余震不断的风险,亲赴四川灾区,指挥实施了资助额度高达2亿港币的灾害救援项目的第一阶段的实施,之后又到受“5.12汶川地震”影响的甘肃灾区,指挥实施灾后重建工作,项目受益人为85万人。在“7.22岷县地震”发生后,他得到壹基金的资金支持,带领“甘肃公益救灾联盟”的合作机构,实施了近3000万元的灾后重建和救援项目,使2万多灾民和师生受益。

       自2012年起,丁文广教授还带领团队连续实施政府购买社会服务项目,将中央财政资金扶贫项目用于贫困地区,并应用参与式方法培训农民,提高农民的科技应用能力。

        从实践到理论 , 提供决策服务。

        要服务社会,不仅要有深厚的科学造诣,更需要丰富的管理经验和具有前瞻性的开阔视野。丁文广教授曾先后管理世界银行和国际发展机构的几十个项目,项目资金累计超过了16亿元人民币,他从中积累了丰富的国际发展项目管理经验、理论和策略。为更广泛地促进知识共享,他积极参与到国内外发展项目的交流合作中,先后被世界银行、UNDP(联合国开发计划署)、联合国环境规划署、GEF(全球环境基金)、UNWomen(联合国妇女署)、民政部、环保部、科技部、商务部、国家民委及SEE基金会、壹基金等聘请为项目管理专家、社区组织培育专家等,并于2009年起担任科技部同行评审专家和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专家,2012年9月起担任甘肃省减灾委员会第一届专家委员会委员。

       在所承担的咨询服务、能力建设和战略规划工作中,丁文广教授为社会经济发展献计献策,做出了积极贡献。他向甘肃省人大提交的研究报告《关于公众参与立法的报告》和《关于建议充分吸收妇女参与公共政策制定过程的报告》,得到甘肃省人大法制工作委员会领导的批示,并得到联合国妇女署的高度肯定。他的研究成果“高铁建设项目对草原生态系统的影响评估”得到《中国经济周刊》的深度报道,该报道先后被国内有影响力的60余家媒体转载,引起了公众的广泛关注,并被甘肃省《舆情信息》和《舆情参阅》上报,得到省长、副省长的批示。工程建设单位在得到省长批示后,积极整改,投资数亿元恢复被破坏的生态环境。

       在学术交流和国际合作方面,丁教授也一直在积极发挥着推动作用。

       丁文广教授在学术和公益领域的贡献有目共睹,获得了各方的赞誉。他的家乡《平凉日报》以“丁文广:情系故乡的‘扶贫教授’”为题,深度报道了他的扶贫业绩;《党的建设》杂志对他进行深度报道后,并做出了这样的评价:“只要你有梦想,坚持自己的努力、人生信念和奋斗目标,你就是‘正在影响世界的人,’也必将成为‘世界因你而不同的人’。”德国《明镜周刊》对他也进行了深度报道,甘肃电视台经济频道、新闻频道、公共频道等先后制作了多个专辑,广泛报道他的事迹。有多达100多家媒体先后对他及他领导的机构进行了采访报道。他也因此被公众和媒体评价为“知名公益人士”、“扶贫教授”、“当代平凉最具影响力的十大人物”之一,并被甘肃省委宣传部授予“2014引领先锋—陇原先锋岗”、“第四届甘肃省道德模范”等。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对丁文广教授来说,钻研学术、奉献公益、培育人才,并为国家效力、为民生效力,是他永远不变的追求。

        http://web.zgkjxww.com/?l=3&ref=www_iphone&order=1&dict=22&tj=www_normal_1_0_10_title&cltj=cloud_title&src=http%3A%2F%2Fwww.zgkjxww.com%2Fhtml%2Ffront

        来源科技文摘报

            

 

联系我们
甘肃省兰州市城关区南河北路956-962号高新大厦A座14C~14D,电话:0931-8408197
电 邮:lucwesd@lzu.edu.cn or wgding@lzu.edu.cn
甘肃公益微信公众号:gsgywx
COPYRIGHT © 2018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甘肃一山一水环境与社会发展中心    网站备案: 陇ICP备18001912号   甘公网安备案:62010202001371号
0931-8408197
在线咨询
微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