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推荐使用高版本浏览器
I/

栏目导航

COLUMN NAVIGATION
详细栏目

兰州晨报-每日甘肃:为了公益在一起,他们名叫志愿者

发布于2013-12-16  访问次数:2877  来源:本站

【特稿】为了公益在一起,他们名叫志愿者

作者: 李林娜 稿源: 每日甘肃网-兰州晨报  2013-12-16 05:21

零度关注

  为了公益在一起,他们名叫志愿者

 

 

山路泥泞,志愿者用绳索拖拉着三马子艰难行进。甘肃伊山伊水环境与社会发展中心提供

 

 

温暖包,温暖了孩子的心。

      “未来在这张地图里,我们一起奔波。不为理想,不为名誉,不为生计,不为怜悯,不为敷衍,不为激情……卑微行走,服务伙伴。”这是一张手绘的地图,一颗格外加重颜色的红色五角星显示的地理位置是——梅川;这是一群以公益事业为生的人们,他们用真诚的心奔走在需要他们帮助的土地上——他们的职业是公益事业,他们的名字叫志愿者。

  -本报记者李林娜

  “岷县从不缺少感动!”

  这些天,对于虎孝君来说,感受到的是与岷县地震刚发生后,志愿者现场救灾不一样的另一种感动。如果那时候只能用“震撼”来形容的话,而现在,他更觉得“温暖”。

  这是甘肃伊山伊水环境与社会发展中心(下称甘伊中心)与深圳壹基金公益基金会合作的另一个爱心救助项目——“壹基金温暖包”。对甘伊中心的志愿者们来说,救援才进行到第二步。

  虎孝君是甘伊中心的执行主任,他很专业地说,“救灾并不意味着灾难刚发生后那段紧张而震撼的日子,严格地说,应该是一个持续而长久的过程。”第一阶段是紧急救援,主要给灾区发放救援物资;第二阶段是过渡安置,做好受灾群众、特别是孩子的心理辅导及后续物资救援的发放等;第三阶段是灾后重建,做好灾区建设、水利水电恢复重建等工作。

  如今,作为第二阶段的过渡安置,“温暖包”的发放正在紧张进行。分装,是发放的第一步。

  11月16日,壹基金、甘肃公益救灾联盟、甘肃伊山伊水环境与社会发展中心启动壹基金温暖包项目,将为灾区儿童及全省孤儿发放价值540万元的温暖包1.35万个,每个温暖包价值365元,包括书包、棉衣、棉鞋、手套、围脖、水彩笔等12种物资。这几天,首批1万个“温暖包”陆续抵达岷县,志愿者们首先要做的就是将统一的物资进行分装。

  作为项目主要负责人,虎孝君有点头疼,“如果要在最短的一天内分装完的话,预计需要1000人。”显然,虎孝君多虑了。在分装工作开始不久,就有越来越多的志愿者自愿加入到分装队伍里来,每天、每时,温暖的力量不断汇聚过来。

  11月21日,温暖包分装工作在岷县新二中一间教室里开始,一大早,岷县小寨学区和小寨九年制学校两位校长打电话问虎孝君,是否需要志愿者,有的老师下午没课可以过来帮助分装。下午1时,14名老师齐刷刷来到分装现场,有的老师裤腿满是泥巴;马洼社是岷县中寨镇地震受灾最为严重的一个社,路虎科就是其中一户。虎孝君还清楚地记得,当时第一次发放物资时,路虎科满目迷茫地搂着受伤的儿子,如今“温暖包”卸货时他俩再次相遇,这次是他和村里的人来帮忙卸货分装的,“昨天”他是受灾群众,“今天”他是志愿者。参与志愿服务的马洼社村民石胜文说,他们是专业的装卸工,一大早,他们每人凑了12元钱从村上赶过来,丢下农活、放弃了一天300元的劳务费……

  11月22日,一场突如其来的大雪,让温暖包分装行动加速。清晨-10℃的严寒中,22名村民从距离县城10公里的十里镇赶来,他们是一个家族的成员,都是来帮忙分装的。冬雪将岷县包裹得寒意十足,但分装队伍越来越庞大,“天空志愿者”是岷县地震后由一些高中生自发组织的,这些孩子在经历了灾难后变得更加坚强,更加懂得感恩和回馈,他们与“萤火虫”、“岷县贴吧”、“爱心公益”等公益团队,教师、村民、学生各行业近100人分成9组同时分装,一天的劳作分装了4000个温暖包。

  11月27日,1万个温暖包全部分装结束。孩子们穿戴着充满希望的蓝色棉服、围巾和帽子,抱着毛绒玩具,在冬日的阳光下,笑得那么灿烂。虎孝君说,“岷县从不缺少感动!”

“如果我不曾作为一名志愿者前往灾区,永远无法感受到团队的力量,善意的心灵。”

  是的,感动是一种涌动内心的情绪,更可以凝聚成一种力量。

  “7·22”岷县漳县地震发生后,由壹基金联合甘伊中心等省内40多家公益组织组成的甘肃公益救灾联盟迅速响应,第一时间组织志愿者、调运救灾物资进入灾区展开救援。如今虽然时间已过数月,但虎孝君对当时的一切仍历历在目。

  7月22日早晨8时,作为甘肃公益救灾联盟的核心成员,甘伊中心立即给天水、陇南、临夏3个备灾仓库打电话抽调救灾物资,并立即联络合作伙伴——深圳壹基金公益基金会,当即就调来了800万元的物资;10时,中心首批志愿者赶赴岷县,全省各地的联盟成员也同时从各地出发,一时集结号吹响,大家从不同的方向奔着同一个目的地。地震发后第三天,全省18家公益机构已有300多名志愿者抵达灾区,大批的救灾物资也陆续抵达。

  “作为专业的公益救灾机构,即使在千钧一发的紧张时刻,也应该沉着冷静,遵循严格而规范的救灾流程。”抵达灾区后,“甘肃公益救灾联盟壹基金联合救灾指挥部”迅速成立,做好分工,各司其职。协调组首先与当地政府对接,初步了解受灾情况,并迅速对当前救灾物资进行分配;评估组第一时间深入各乡镇实地探访了解受灾情况;信息组在指挥部内负责向外界随时反馈受灾信息;物资组负责将最急需的救灾物资运送到灾民手中;后勤组做好保障……当日下午6时,第一批救援物资送到重灾区梅川镇马家沟村。

  甘肃公益救灾联盟的志愿者身着鲜艳的蓝色服装,运送物资前往灾区,承载着关爱、关怀的蓝色,仿佛为灾区撑起了一片蓝天。

  卜子沟三社的梵奶奶,满头银发,步履蹒跚,老人紧紧拉住志愿者的手,深情地凝望着,没有过多的语言;岷县当地4个女孩来到联合救灾指挥部,捐赠了两箱饼干和两箱牛奶,坚持不肯留下姓名,温暖了在场所有人的心;中寨镇同兴村的大妈抱着小孩匆匆赶来,用塑料袋包了几双自己绣的鞋垫,硬是塞到志愿者的手里,小小的举动让两个汉子相拥落泪……

  紧张的救援不仅给灾区的人们带来了生的希望,同时也给很多第一次参与到灾难救援的志愿者们,留下了永生难忘的记忆,和无法想象的震撼。

  “如果我不曾作为一名志愿者前往灾区,也许我永远不会体会到生命的脆弱,贫富的差异。永远无法感受到团队的力量,善意的心灵。我想,这次经历所带给我的震慑远比我去做其他社会体验所得到的收获多。短短的6天,几乎让我重新认识了生命的意义,更让我懂得珍惜当下的生活。”来自陇南的志愿者马可在救灾日记中这样写道。

  “如果孩子们微笑,世界都会为之动容。”

  紧急救援过后,甘肃公益救灾联盟的救援步伐并没有停止。

  10月底,壹基金儿童服务站在5个学区的20个学校里快速启动,50平方米的活动板房里设置了各种游戏设备、体育器材等,从16家公益机构中筛选出来的40名专职人员,已经在这里驻扎了数月。辅助学校对孩子们进行音乐课、美术课等缺失课程的辅导,同时在课余时间开展游戏、心理辅导等活动。对他们来说,这已经不是简单的公益救助,而是他们的职业。

  “儿童不是缩小版的成人,他们是灾害中很脆弱的群体,是非常需要关爱的群体。”在对孩子们的心理辅导开展之前,救助儿童会高级培训师林丹和张慕尧专门为甘肃公益救灾联盟的40名伙伴机构志愿者授课。

  在为孩子们做心理辅导的每一天,都伴随着感动和泪水。志愿者王鹏彬在辘辘村与12岁上五年级的翠娟聊天,聊着聊着,突然发现她低头抹眼泪,问她为什么突然会哭,她说:“这么久,从来没有人跟我这么聊过,也没有人这么关心过我。”

  10岁的邱睿峰是梅川镇辘辘村小学二年级的学生,他的家族中,二妈家房屋全部夷为平地、四爹遇难、大姐在地震中受到严重惊吓,每天凌晨两点钟就开始哭泣,甚至持续到天明,谁都无法劝慰。邱睿峰说,他自地震后从未哭过,王鹏彬问他为何不哭,他回答:“我哭不出来。”他说:“我非常生气地震,房塌了,过冬的棉鞋棉衣和储备的粮食都没有了,我们还没开始准备过冬的东西。”这样超越年龄的忧虑,显现出地震对孩子创伤的深重。在整个交谈过程中,志愿者始终没有将他单独隔离起来,而是在其他小孩子的旁边戏耍玩闹的情境下完成整个对话及信息采集,直到邱睿峰与志愿者们越来越亲密,建立起了足够的信任感。

  每晚王鹏彬的眼前都会闪现出一幕幕难忘的画面,那些脆弱的小生命每日穿梭在破碎的泥土和瓦砾间,大点的孩子蹲在地上将头埋于两腿间,抬头时已是泪流满面,显得无助和茫然。这些情景,让王鹏彬及其他志愿者坚定了继续留下来的决心。

  直到现在,志愿者仍坚守在灾区,在一天天的心理辅导活动中,他们欣慰地看到,翠娟笑了、邱睿峰笑了,更多孩子的脸上露出了鲜活表情。王鹏彬说,“如果孩子们微笑,世界都会为之动容。”

  “即使人暂时走了,心也得留下”

  岷县救灾是甘肃公益组织联盟行动的一个缩影。

  甘肃公益救灾联盟的成立始于2012年5月10日,同样是岷县泥石流发生之时。当时类似的公益组织只有五六家,其中甘伊中心为领导核心成员。2013年4月20日,四川雅安地震,是甘肃公益救灾联盟第一次发挥作用。救灾小分队在雅安充分发挥了联合、持续、专业、协调、分工的优势。而“7·22”岷县漳县地震更让甘肃公益救灾联盟成员不断壮大至40多家,也是第二次更为充分地发挥了更为专业的执行力。

  甘伊中心以及兰州大学西部环境与社会发展中心理事长、兰州大学教授,同时也是甘肃省减灾委委员的丁文广说,其实,灾难到来后的紧急救援以及后续救援活动,只是他们工作的一部分。多年来,中心致力于灾害管理、气候应对、生态恢复等各方面研究,以及相关公益项目的实施。

  丁文广说,减灾防灾往往容易被人忽略,例如甘肃的旱灾,即使发生了,虽不像地震极具冲击力,但会影响一个家庭一年或几年的贫困程度。为此,中心通过向中央财政申请,在我省平凉启动了50万元的“旱灾管理示范项目”,挑选60个农户,为每个家庭补贴几千元购买一头牛,辅以实施种草、种树等方法恢复社区植被,达到致富、环保的效果。

  “灾害管理行业还处在一个刚起步的阶段,我们希望用自己的微薄之力推动这一行业的发展。类似这样的项目研究和实施,仍在不断的进行中。”

  就是这样一群志愿者,义无反顾地走在公益事业的道路上,用一颗颗热忱的心,一路感动和被感动着,正如虎孝君说的,“即使人暂时走了,心也得留下。”

http://lzcb.gansudaily.com.cn/system/2013/12/16/014812195.shtml来自兰州晨报-每日甘肃网

 

 


联系我们
甘肃省兰州市城关区南河北路956-962号高新大厦A座14C~14D,电话:0931-8408197
电 邮:lucwesd@lzu.edu.cn or wgding@lzu.edu.cn
甘肃公益微信公众号:gsgywx
COPYRIGHT © 2018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甘肃一山一水环境与社会发展中心    网站备案: 陇ICP备18001912号   甘公网安备案:62010202001371号
0931-8408197
在线咨询
微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