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推荐使用高版本浏览器
I/

栏目导航

COLUMN NAVIGATION
详细栏目

着力加强生态环境保护 提高生态文明水平

发布于2017-05-10  访问次数:3915  来源:本站

丁文广 何莉 刘兴德

       生态文明建设是党的十八大提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新要求,甘肃作为中华民族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屏障,肩负着十分繁重的战略任务。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甘肃时提出,着力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提高生态文明水平。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集全社会之力,共同创建美丽家园。

       当前,甘肃省生态环境的治理和改善仍在进行当中,在雾霾、沙漠化治理、水污染处理等方面已取得明显成效,为其他地区的环境治理提供了可参考和可推广的案例。但甘肃省在生态环境的治理方面仍然面临着巨大挑战,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提高生态文明水平应从如下五个方面推动。

       一是政府购买社会服务。2013年9月26日国务院办公厅出台《关于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的指导意见》,要求政府在公共服务领域更多利用社会力量,加大政府购买服务力度,到2020年,在全国基本建立比较完善的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制度,形成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高效合理的公共服务资源配置体系和供给体系,公共服务水平和质量显著提高。政府购买环境社会组织的服务可“突出公共性和公益性”,通过聘请有资质的环保社会组织,以买卖的方式完成环境保护和治理指标,可在一定程度上规避某些企业“逐利思想”下忽视环境保护的风险,同时能够减轻政府的压力,弥补政府人力资源不足。

       二是建立“社区共管”机制。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外的一些国家和组织将环境保护过程中的公众参与作为环境保护和治理的创新点进行研究和实践,取得了显著成效。“社区共管”就是项目区内公众与管理部门进行合作,共同管理自然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的模式。社区共管强调“自下而上”与“自上而下”结合的管理机制,主张提高社区公众的参与度和认同感,由社区公众自发组织、自主管理。但“社区共管”模式要求政府在项目启动阶段做到统筹协调,通过资金补助、技术支持、能力培训、政策倾斜等,引导社区公众积极、主动地参与其中。

       由全球环境基金(GEF)和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资助、云南省社会科学院实施的“中国云南省山地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保护示范项目(YUEP)”就运用了“社区共管”的方法达到了生物多样性监测的创新性实践。YUEP项目生物多样性监测活动通过资金和技术支持、能力培训等方式,将村民纳入到项目实施队伍中,项目开发出一套完全由村民进行监测的方法,即使生物多样性监测成为一种能够及时掌握生物资源变化的经常性和长期性的活动,又大大降低了生物多样性的监测成本。

       三是生态修复与精准扶贫有机结合。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精准扶贫不仅仅要精准的扶持贫困户,而且要培养贫困户自力更生、自强不息的精神,将精准扶贫与生态修复有机结合,既能完成减贫目标,又能建立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生态修复和保护模式,促进生态文明目标的实现。笔者曾带领团队在甘肃省平凉市清水岭村实施了一个生态扶贫项目,通过农村参与式评估、需求评估等田野调研方法筛选出贫困户,并将贫困户按照贫困程度分为特困户、贫困户和较好户,先对特困户无偿提供良种繁育母牛,生产的母牛犊依次滚动到贫困户和较好户。作为获得项目资助的必要条件之一,项目受益户必须每户种植至少2亩苜蓿和2亩薪炭林,项目实施机构对完成项目指标的贫困户进行奖励。这种母牛滚动模式在当地产生了很好效果,既改善了贫困户的生活条件,也改善了当地的生态环境。

       四是推动绿色金融。绿色金融,也被称为“绿色经济”,指的是经济发展向绿色、可持续发展的模式转变,科学的处理好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政府需要对金融体系实施干预,金融监管机构需要制定绿色金融的政策工具,引导资金流向生态友好型企业。笔者参与了多项世界银行和亚洲开发银行的发展项目,这些项目非常关注对环境影响的评估和环境风险的规避。例如,亚洲开发银行在我省正在实施的特色农业发展项目是我国第一个农业绿色金融实践,亚洲开发银行要求甘肃省外资办提供符合项目要求、具有项目执行力且无污染投资的中介银行名单,再由各县(区)级政府项目办提供具有同样要求的最终借款人长名单,即整个项目从上至下每一级的政府、金融机构、农业企业、农业合作社等都需要遵守亚洲开发银行所要求的环境保护条例。在项目实施之前,要求省外资办及各县(区)项目办按照亚洲开发银行要求建立“环境与社会管理机制”,以指导未来项目下所有在环境和社会方面的活动,减轻环境和社会影响,规避环境和社会风险。同时,对于所有最终借款人的项目活动,都要求进行第三方监测和报告,以规范和指导企业在环境方面的行为。国际金融机构推动的绿色金融项目对于我国政府、金融机构发展绿色金融具有很好的参考价值。

       五是弘扬以中华文化为基础的传统生态自然观。生态的问题归根结底是“人”的问题,要解决人的意识、观念和生存问题,才能进行有序而可持续的保护。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天人合一”“尊重自然”等传统生态自然观的传承,有利于从文化层面提升公众的生态文明水平,提高公民整体素质。同时,需要对公民开展环境教育,培育公民的环保意识。在保护区内创建“自然教育基地”,对中小学生进行环境教育,将生态保护的理念根植于我们的下一代。

 


联系我们
甘肃省兰州市城关区南河北路956-962号高新大厦A座14C~14D,电话:0931-8408197
电 邮:lucwesd@lzu.edu.cn or wgding@lzu.edu.cn
甘肃公益微信公众号:gsgywx
COPYRIGHT © 2018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甘肃一山一水环境与社会发展中心    网站备案: 陇ICP备18001912号   甘公网安备案:62010202001371号
0931-8408197
在线咨询
微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