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推荐使用高版本浏览器
I/

栏目导航

COLUMN NAVIGATION
详细栏目

中国经济周刊—经济网讯|救灾与扶贫的民间样本

发布于2019-12-12  访问次数:2464  来源:本站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精准扶贫工作取得伟大成效。自2013年精准扶贫战略思想提出以来,各项政策相继实施。农村人口贫困状况得到巨大改善,农业现代化取得长足发展。按照既定的工作部署,到2020年,我国将实现现行标准下农村人口的全部脱贫,绝对贫困问题得到历史性解决,人民温饱有了充分保障。


        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这一战略对精准扶贫提出了更高要求,强调精准扶贫的高质量。按照时间节点,在2020年实现全面脱贫奔小康的基础上,到2035年,乡村振兴取得决定性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基本实现;到2050年,乡村全面振兴,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目标全面实现。


        精准扶贫是首要任务,乡村振兴是深化和保障。由于农村民生领域历史欠账较多,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和收入水平差距仍然较大,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亟需加强。过去资金、技术、人才等核心资源要素从农村到城市的单向流动,造成农村“空心化”和“贫血症”,成为新时代精准扶贫工作的“硬骨头”和“深水区”。


        如何进一步加快完善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持续改善乡村相对贫困人口的发展条件,增强贫困地区“造血”功能?


        如何在消除经济贫困与精神贫困的同时,坚持扶贫和扶智、扶志相结合,培育乡村贫困人口的生产能力?


        如何激发农村创新创业活力,确保贫困人口稳定脱贫和防范返贫,探索统筹解决乡村贫困的有效模式和可示范的经验?

1.jpg

母牛滚动项目动员大会


        这一方面,成立于2008年的甘肃一山一水环境与社会发展中心(以下简称“一山一水”),秉承“公平地满足脆弱社区的发展”理念,致力于为政府和有关部门决策提供智力支撑,着力营造正能量的公益氛围,引领和促进公益事业专业化、多元化发展,大力推进中国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环境建设。


        一山一水自成立以来累计筹款1.5亿元,帮扶了20多万贫困人口和灾民。2016-2018年,一山一水积极参与甘肃省“精准扶贫”项目,在生态扶贫、灾害救助、留守儿童关怀等方面资助近3220万元,实施了8个精准扶贫项目。


        在深入实践的基础上,一山一水创新性地提出了适合贫困地区人口脱贫发展的新模式——耦合模式。这一模式强调将扶贫、环保、灾害管理和农村社区能力建设统筹考虑、系统推进,其核心点在于较好地解决了针对贫困地区贫困人口精准扶贫“先输血,再造血”的可持续发展问题。

2.jpg

项目村农户领到项目发放的第一批母牛


新模式|一山一水:从“母牛滚动”到“养牛合作社”助力乡村持久脱贫

        多年来,一山一水持续关注西部欠发达地区的健康、社区发展、扶贫和教育,先后实施了从“母牛滚动发展”、“绿色母牛银行”到的“两社一户”模式的乡村扶贫、防灾减灾救灾、产业发展等的生动实践,探索培育乡村特色产业、对农民进行职业技能培训,同时注重改善西北贫困地区的生态环境。


清水岭:绿色母牛银行推动乡村发展

        八月的清水岭正迎来了一年中最美好的季节:远处是苍翠的大山,近处是一块一块的玉米地,村民的牛舍里站满了肥壮的黄牛,一切预示着这是一个风调雨顺的丰收之年。而更大的喜事则是许多村民搬进了新落成的新农村建设新居,村庄弥漫着劳动的充实感和收获的喜庆气息。


        “我的名字叫马生发,学生的生,发财的发。”刚刚参加完一户村民乔迁之喜的清水岭老支书马生发说,“我们村231户人家,965人,3个自然社。全村有22名党员。耕地面积5462亩。主要种植玉米,还有小麦、胡麻、油菜籽;养殖业上主要是养牛。户均5.5头牛。”


        养牛让这个黄土地深处的村庄每一户人家过上了殷实的日子。马生发说,我们村养殖大户也多,10头以上的二三十户。最多的一户养了27头。基础设施上,家家有牛棚。这个养殖规模是从兰州的教授来了之后开始发展起来的。


        马生发所说的教授,就是兰州大学丁文广教授。刚包产到户时,养的比较零散,没有现在这么有规模。一家一头牛,犁地需要两家合作,套成一对牛才能犁地。“丁老师来了以后,给一家扶持了一头基础母牛,从这一头牛开始,一头牛养成了两头,两头牛养成了三头,慢慢,慢慢的,把整个庄子带动起来了。”


        丁文广从2002年开始来清水岭做调查,2003年实施项目。马生发说,“到现在,那一头牛给有的人家带来的收入超过10万元了。三年五头牛,那牛有的买的是娘母子,老牛有牛犊,牛娃子也长着里。连续滚动,好的牛犊留下,次一些的一卖。慢慢,慢慢的,一家子成10个牛养里。”


        马生发说,要不丁老师到这儿一来,人都欢迎的很。来了,村民煮上洋芋、玉米棒棒招待丁老师,人家吃了还给钱里,不白吃。那时候,伴随养牛,环境也开始有了变化。原来,村子山头上连个树都没有,光秃秃的。他来了之后,一户一头牛,二亩生态林。从那之后,结合退耕还林,把这青山绿水给搞起来了,慢慢生态越来越好,环境越来越美。生态林就是刺槐,养牛又要种苜蓿。


        马生发说,一山一水无息还给农民贷款1万元,把牛买来,下牛娃,年底再把钱收回来给人家一还么。就这么帮助带动发展起来了。当时主要帮助的是残疾的,没有劳动能力的,把这些钱投到户里去养牛,然后给无能力的再发钱。


        马生发说,农户适应这个,能配合,能带动发展。另外,一山一水还在冬季给我们发节能炉子,发了两次。无偿地给了这么一台炉子,大的这个炉子985元,2018年发的,直接送到村里,每一户配套300元。2017年给村民发过675元的小炉子,那个村民没有配套资金。还有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也是安装了两次,30多台,是太阳雨的品牌,18根管子,市场价在3500元。每一户村民自己配套800元。这些也是和脱贫、发展、改善生态息息相关的。

3.jpg

与村委会、驻村干部开项目研讨会


        马生发说,丁老师那几年一年要来好几回。来了给村民讲课,讲养牛,也讲国际国内形势。还请来外头的专家专门来给我们讲养牛。这些项目实施之后,丁老师在这儿的影响特别好。群众都说丁老师带动大家致富,把养牛发展起来了。


        马生发所说的养牛项目,就是“母牛滚动发展”项目,该项目周期为2年,资金投入168万元。2014年,经过5年的磨砺和实施,“母牛滚动发展”模式也越来越成熟,该模式也被农户亲切的称为“绿色母牛银行”。  


        2015年1月,一山一水在甘肃省平凉市崆峒区大寨回族乡清水岭村、老庄洼村、穆家村、油坊村和上杨回族乡小岔村5个村实施了“绿色母牛银行”项目,项目资金共250万元,直接帮助453户2000多人受益,项目周期为3年。


产业扶贫

        8月中旬,年轻的一山一水项目经理马鸿丽再次来到庄浪县郑河乡下寨村,走访村主任王军喜。王军喜既是下寨村的村主任,也是下寨村大发养殖合作社的负责人,在他的印象中,马鸿丽这两年来,来来回回已不下十次了。

4.jpg

肉牛采购询价


        2018年,甘肃省民政厅启动了“甘肃省福利彩票公益金支持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服务项目”,主要用于支持社会组织开展扶老助老、扶残助残、关爱儿童、救助困难群体等社会服务项目。一山一水承接了庄浪贫困地区帮扶示范项目,针对郑河乡下寨村124户贫困户的生计状况进行产业扶贫及农民技能培训。


        下寨村位于甘肃省平凉市庄浪县东南部,属六盘山贫困片区。全村1317人,310户人家。村里以种植业为主,产业结构较为单一,村民经济收入除了养牛养羊,主要靠出门务工。项目启动之后,一山一水项目团队先后近十次深入下寨村对项目受益贫困户的整体情况进行摸底调研。


        通过和村上、乡上的干部反复沟通,协商,最后确定通过牛产业扶贫,带动发展。“随着规模化、标准化的生产,可达到本地资源优化配置,逐步推动当地牛产业的蓬勃发展,推动下寨村集体经济的增长。”


        根据预算,每头牛年饲养成本为2000元,10个月后每头牛生产1头小牛犊,结合目前市场上对牛肉的需求量不断增加,且牛肉价格稳定,小牛犊饲养至半岁时市场价大约每头7000元,扣除小牛犊半年饲养成本1000元,平均每头牛可获得纯收入6000元左右。


        2018年10月,在一山一水的帮助下,王军喜作为产业带头人带头办起了养牛合作社。经过多方询价,由一山一水为该村采购了价值20万元的繁殖母牛及3台养殖设备,投放到下寨村大发养殖合作社。牛的品种主要有西门塔尔、安格斯等。


        马鸿丽说,为了确保项目实施的公开、公正、平等、透明原则,一山一水项目团队召集下寨村受益贫困户就项目内容、项目规则进行了解释和说明,并向项目受益贫困户发放了合作社社员证和股权证,保障了项目受益各方的知情权、参与权。

5.jpg

农户分红

山梁上的合作社

        下寨村四面皆是深山,山大,林密,草深。当地人每年夏天会将牛赶到山里放牧,待到秋草枯黄,牛出山时已经膘肥体壮。


        大发养殖合作社的养牛场就建在村子对面的一处向阳的山梁上,栅栏里,圈舍里,数十头牛悠闲地卧着,几头小牛犊欢快地跑来跑去。王军喜说,这只是其中的一部分,还有一部分牛,打到后面的山里头放养去了。


         站在大发养殖场的边上,可以看到青山怀抱里的下寨村,一色的青砖白墙,新崭崭的农家院落。年轻的王军喜满怀着喜悦和信心,他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借助国家的扶贫政策,和一山一水的帮助,能够进一步扩大养殖规模,为乡村的发展走出一条实实在在行得通的路来。


        目前,一山一水项目团队购买的母牛已产下10头牛犊。王军喜按照市场行情估计,一头牛犊平均卖6000元,十个牛犊将卖到60000元。到2019年10月20日,合作社将为贫困户进行第一次分红。届时,124户贫困户将每户分到214元集体养牛红利。


        王军喜说,现在养牛场正在发展中,下一步计划将规模再扩大一点,今后会越来越好。王军喜现在最担心的还是发生疫情,一头牛一万多,对老百姓来说死不起。

6.jpg

一山一水工作人员与农户签订服务协议

        王军喜还有一个想法,124户精准扶贫户到2020年脱贫之后,能够将五保户、特别困难的人家纳入到集体养牛中来。王军喜说,哪怕给他们多分一点,帮助他们改善生活。届时,可以将帮扶户缩减为10余户,这样,人均可以分到2000多元。对于一个困难农村家庭来说,可以解决一年的口粮问题。


        2018年,大发养殖场迎来了庄浪县领导班子带领全县干部的观摩与学习,热烈的场景至今难忘。然而,2019年大发的发展规模和速度被其他的更大规模的养牛场超越了。谈到这一点,王军喜有些失落,但更多的是表示要迎头赶上,要加快发展。


        甘肃省民政厅机关后勤服务中心副主任、帮扶队长兼驻村第一书记白杰表示,这个项目模式非常吻合下寨村的发展实际和脱贫需要。庄浪县目前的贫困村主要集中在关山林源区,比如郑河乡和磐安乡,针对这一状况,我们提出的口号是“远抓旅游近抓牛,当年靠劳务”,这个地方发展产业只能是发展养殖产业。


        通过一山一水的项目帮扶,如今,下寨村的养牛产业已经发展得红红火火。而在白杰的印象中,一山一水的项目人员在项目的每一个实施环节,无论是前期调研、买牛,还是技术培训、后期回访,工作做的很细致很扎实。


        一山一水总干事虎孝君说,未来,大发养殖场的王主任还可以争取更大的项目投入,牛场的标准化建设还需要很大的资金支持。对大发养殖场来说,万事俱备,现在就差钱。


“两社一户”模式

        通过近两年的实践、探索与总结,一山一水将其在庄浪县郑河乡下寨村实施的养牛扶贫项目提升总结为“两社一户”模式,即紧紧围绕“当地政府统筹、社会组织引导、合作社执行、农户参与”。


        一山一水理事长丁文广表示,这一模式不仅得到当地乡政府、村两委的大力认可,还带动了贫困户的参与积极性、主动性,转变了村民的传统养殖观念,推动了贫困村产业经济的增长,激发了一个村庄脱贫致富的内在活力,充分发挥了社会组织参与精准扶贫的积极作用。


        据介绍,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一山一水项目团队专门聘请庄浪县畜牧兽医局的专家为项目受益户讲解畜牧养殖和动物疫病防控方面的内容。培训会的举办,不仅使养殖户们学到了相关肉牛养殖技术及疫病防疫的知识,也推动了下寨村养殖户的能力建设。


        丁文广表示,甘肃省福彩公益金支持庄浪贫困地区帮扶示范项目取得的成果之一,就是对农村养殖贫困户进行关于畜牧养殖和动物疫病防控方面内容的培训,转变了他们的传统养殖观念,通过学习现代繁殖母牛养殖技术和方法,使得他们在养殖过程中将传统的养殖方法与现代的养殖观念、技术相结合,达到了扶贫与扶智同时进行的效果。


        另外一个成果就是,一山一水项目团队利用技术和资金优势,积极与当地乡政府对接项目,获得社会各方力量配合实施项目,通过入户走访和访谈的形式积极动员贫困户和合作社参与项目的实施,以有限的资源撬动了社会各方参与福彩公益金项目的实施。


        该项目最大的亮点,则在于经过一山一水项目团队前期调研并多次与甘肃省民政厅驻村干部、庄浪县郑河乡乡镇干部、下寨村村干部协商讨论,结合下寨村实际经济发展及村民自身发展需求,项目采取“政府+社会组织+合作社+农户”的“两社一户”集体经济发展模式在郑河乡下寨村推进该项目。


        一山一水用自己的团队实践为“两社一户”模式作出了精彩的注解。即指合作社、社会组织和农户依托政府部门的政策和资金支持,通过政府购买社会服务的方式,委托有经验的社会组织,带领新创建或现有的合作社等农村经济合作体,在稳固农户“精准扶贫”和“产业扶贫”成果的基础上,促进集体经济的发展。


        “下寨养牛”也充分运用并完善了这一模式。“两社一户”模式运作时,政府发挥领导作用和资金支撑作用,社会组织发挥技术和专业指导作用,利用当地合作社在地资源优势,社会组织以贫困户的名义购买品种牛放置合作社“集中养殖”,并以贫困户名义入股合作社,由合作社盈利后为贫困户发放红利。


        丁文广说,如今,“两社一户”模式为甘肃省“精准扶贫”和“产业扶贫”提供可借鉴的创新型模式。(李开南)

联系我们
甘肃省兰州市城关区南河北路956-962号高新大厦A座14C~14D,电话:0931-8408197
电 邮:lucwesd@lzu.edu.cn or wgding@lzu.edu.cn
甘肃公益微信公众号:gsgywx
COPYRIGHT © 2018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甘肃一山一水环境与社会发展中心    网站备案: 陇ICP备18001912号   甘公网安备案:62010202001371号
0931-8408197
在线咨询
微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