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推荐使用高版本浏览器
I/

栏目导航

COLUMN NAVIGATION
详细栏目

关于世行贷款甘肃省职业教育发展项目重新安置尽职调查报告的公示

发布于2016-09-27  访问次数:2777  来源:本站

    甘肃省教育厅委托甘肃伊山伊水环境与社会发展中心(以下简称“伊山伊水”)开展“世界银行贷款甘肃省职业教育发展项目重新安置尽职调查报告”编制工作,目前报告基本完成。现将伊山伊水编制的《世行贷款甘肃省职业教育发展项目社会影响评价报告》主要内容公示如下:

        一、世行贷款甘肃省职业教育发展项目社会影响评价报告摘要

        世界银行贷款甘肃省职业教育发展项目共涉及甘肃省的5所职业院校,其中有2所院校(甘肃财贸职业学院和甘肃能源化工职业学院)新址坐落于兰州市新区职教园区内,总占地面积2232亩。这两所学校的建设从兰州市皋兰县西岔镇山字墩村和西岔村2个村社集体农地中征地1495.64亩,征地工作已于2014年7月5日前完成。征地工作在世行项目介入之前便已实施完毕,因此,甘肃伊山伊水环境与社会发展中心(以下简称“伊山伊水”)受甘肃省教育厅委托,对世界银行贷款甘肃省职业教育发展项目在兰州新区征地涉及的失地农户补偿安置状况进行尽职审查,并编制《世界银行贷款甘肃省职业教育发展项目尽职调查报告》。

        伊山伊水组成了5人尽职调查团队,通过案头工作和对利益相关群体进行调查的方法,于2016年2月初至4月底开始田野调查和室内工作,对不同的利益相关群体制定了详细的访谈大纲和内容,利用参与式监测评估的方法(PM&E),先后对甘肃省教育厅、兰州新区土地征收管理中心、兰州新区国土资源局、兰州新区社保局、西岔镇政府、西岔镇山字墩村和西岔村村委会、村民、关键人物等进行了访谈,获取尽职调查报告编制的一手数据和信息,通过对数据和信息进行整理、分析和总结,完成了本项目尽职调查报告的编制工作。

       (1)征地基本情况

        项目受益学校共五所,其中甘肃财贸职业学院(七校合一)和甘肃能源化工职业学院(四校合一)位于兰州新区职教园区内,共占地2232亩。建设这两所学校所征地为兰州市皋兰县西岔镇山字墩村和西岔村的耕地,共征集体所有农地1495.64亩,国有荒山736.36亩。项目征地自2013年10月30日起,至2014年7月5日结束,所征土地来源于7个社,包括兰州新区皋兰县西岔镇山字墩村一、二、三、八社和西岔村一、四、五社,征地面积1495.64亩,为集体土地,含旱地(旱砂地、旱土地)613.5亩和水浇地882.14亩,其中山字墩村共征收耕地1108.73亩(水浇地666.87亩,旱砂地242.8亩,旱土地199.06亩),西岔村共征收耕地386.91亩(水浇地215.27亩,旱砂地171.64亩)。征地共影响家庭260户,影响人口722人,其中山字墩村110户,224人;西岔村150户,498人。项目不涉及房屋拆迁或移民,除此之外,项目涉及对地上附着物的赔偿,主要包括青苗、分水口、U型槽等,共计赔偿14,343,971元。

       (2)征地影响

        山字墩村和西岔村在征地前(2012年)共有耕地30493亩,征地后(2015年)共有耕地28,997.36亩,本项目共征地1495.64亩,村级失地影响率为4.9%。260户受影响户在征地前共有耕地2147.74亩,征地后拥有耕地652.1亩,土地损失率为69.6%,其中山字墩村土地损失率为80.8%,西岔村为50.2%,每户平均失去耕地5.75亩。征地对村级影响较小,但260户受影响户的土地损失率较高。

        尽职调查小组根据农户所述的收入损失范围,结合当年经济作物的价格,综合计算出受影响家庭的年农业纯收入损失总额达835,950.98元,平均每户的年农业收入损失为3215.20元,占当年总收入的12.5%。

       (3)征地补偿政策

        本项目征地和失地农户补偿安置工作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甘肃省征收农民集体所有土地补偿费用分配使用管理办法》(甘政发【2006】41号)、《兰州新区土地征收补偿、房屋重置价格及附属物补偿、集体土地上房屋拆迁安置若干规定》的关键规定、《关于印发甘肃省征地补偿区片综合地价及甘肃省征地补偿统一年产值标准的通知》(甘政发【2012】151号)、《关于贯彻执行甘肃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甘肃省征地补偿区片综合地价及甘肃省征地补偿统一年产值标准的通知>的通知》(新政发【2013】22号)等执行,实施符合法律法规要求。

       在实施过程中,本项目征地根据(新政发【2013】22号)文的精神,对兰州新区西岔镇征地补偿标准做出调整(见表1),水浇地、旱砂地、旱土地、青苗的补偿标准均在省征地补偿区片综合地价及补偿标准的基础上有所提高。

表1 兰州新区西岔镇征收土地补偿标准

名称水浇地旱砂地旱土地青苗
原补偿标准(元/亩)23700118008000800
调整后补偿标准(元/亩)322261620094401706
标准增加量(元/亩)852644001440906
增加率(%)35.97%37.29%18%113.25%


        本项目的征地由兰州新区土地征收管理中心负责实施,皋兰县西岔镇征地管理部门、西岔村和山字墩村村委会、各社社长配合完成。征地过程包括审批土地、发布征收土地公告、召开乡镇会议、村民会议、办理补偿登记、拟定和公布征地补偿安置方案、组织听证会、批准征地补偿安置方案、实施征地、失地农民替代性生计及恢复性措施等。项目征地实施机构严格执行了甘肃省和兰州新区制定的征地补偿政策,对项目征地影响的实物量进行了准确的测量和登记并同受征地影响的农户签订了补偿协议,实施程序符合国家、甘肃省及兰州市有关征地法律法规的要求。       本项目涉及征地全部使用新补偿标准,新补偿标准提高了土地补偿金额,为新区建设前期工作提供便利的同时,也保障了受影响户的利益,走访调查得到受影响户对征地补偿的满意度达到86. 2%。

        2013年8月8日至2014年7月5日完成征地工作,在此期间,兰州新区土地征收管理中心通过与失地农户分期分批签署协议,将征地补偿款100%发放于失地农户。尽职调查小组通过对兰州新区土地征收管理中心提供的二手资料统计及入户走访,确认260户村民共发放37,020,898.04元土地征收补偿款,以及14,343,970.71元地上附属物补偿款,平均每户补偿197,557.18元,其中最少补偿9,990.06元,最多补偿1,860,073.62元。补偿款通过个人银行卡的支付方式,已全部发放到失地农户手中,村集体无任何提留。征地过程公开公正,信息透明,公众参与力度高,受影响户对征地补偿标准及发放情况满意度为86.2%。

        (4)生产安置恢复措施

        在失地农户生产安置和恢复性措施方面,实施机构十分重视失地农户的参与和协商、信息公开以及公众抱怨申诉情况。在项目征地实施过程中,发布公告并召开动员大会,广泛听取失地农户的意见。失地农户抱怨和申诉的渠道畅通、透明。

        在失地农户补偿安置过程中,本项目采用“新区失地农民养老保险”、“替代性生计技能培训”等途径安置被征地农户,促进了失地农户替代性生产生活的发展。

        在失地养老保险方面,实施机构根据《兰州新区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实施办法》(新办发【2014】277号)的关键规定,为在征收土地时年满16周岁以上的户籍在册人口、征收土地面积80%(不含80%)以上或征收土地后最低人均占有土地面积0.3亩(不含0.3亩)以下的视为完全失地农民,纳入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实行统账结合的养老保险模式。缴纳标准以全省上年度在岗职工社会平均工资的60%为基数,按20%的缴费比例乘以15年计算应缴费总额。男性60周岁,女性55周岁的,一次性缴纳34894元后,之后每人每月领取养老保险金额900元,且每年上调,至2016年3月已上调至1000元。

        至2016年4月20日,本项目受影响户中共办理新区养老保险101户家庭,合计280人,其中可以享受养老保险的老人有93人,包括51名超过55岁的女性和42名超过60岁的男性,失地养老保险办理使老人有了基本生活的保障。剩余159户失地面积未达到80%以上的家庭,在未来其他项目征地过程中,失地面积累计达到80%以上,都将会陆续办理失地养老保险。

        在就业培训方面,西岔镇政府人员根据村民的就业需求举办了10次培训活动,约培训2000人次,260户中约250人受益,针对女性进行了家政服务、园艺工、清洁工、销货员、管理类等方面的培训,针对男性实施了电焊工、保安、门卫、园艺工、清洁工、销货员、管理类等岗位的培训,通过培训的方式来增强失地农民的就业技能,增加失地农民的就业途径,促进失地农民失地后生计的恢复。

        尽职调查小组通过对受影响户抽样调查发现,目前受影响人中已有328人找到了替代性工作,占有劳动力的人口的71%,其余人为无劳动力的儿童、老人等。未来在新区职教园区、工业园区等建成之后,逐渐会提供更多长期、稳定的工作机会。通过对项目涉及的260户入户调查分析了解到,征地后(2015年)受影响户户均年收入为31631元,较征地前(2012年)的户均年收入25700元/年增加了5931元,提升率为23.1%。统计结果也发现,受影响户非农业收入在征地前为12,837元,征地后为26,944元,非农业收入增长率为110%,受影响户在征地后收入结构发生变化,非农业收入代替农业收入成为家庭收入主要的经济来源。

        新区的发展不仅改变了受影响户家庭收入结构,也为失地农民的替代性生计恢复提供了平台和机会,未来职教园区的建成,通过政策倾斜、校企扶持等措施,可以为受项目影响的失地农民提供就业技能培训和后勤服务等长期稳定的就业岗位;并且随着新区工业园区的发展,就业机会增多,受项目影响户非农业收入将实现可持续发展。

       尽职调查结论:

       本项目涉及的两所学校的建设所触发的征地及生产安置工作完成情况符合法律法规以及世界银行要求,征地过程中做到了信息的公开公正,征地补偿款也全部发放到位,同时,在政府及实施机构的帮助下,失地农民也逐渐找到了替代性生计,年人均收入较征地前增加,受影响户对征地补偿及恢复性措施满意度达到80.42%以上。

        同时,本项目实施机构在未来需关注失地农民生计恢复措施的完善、失地农民就业等。调查得知目前受影响人中已有71%的人找到了替代性工作,其余人为无劳动力的儿童、老人等,未来在新区职教园区、工业园区等建成之后,逐渐会提供更多长期、稳定的工作机会。

       建议:

        ①创造就业机会。通过政府与新区各企业或单位的协商,为当地失地农民在新区企业或单位获得长期、稳定性的工作提供政策倾斜和保障。同时,在提供更充足、丰富、满足市场需求的技能培训的同时,及时准确的为失地农民提供就业岗位,例如园艺工、清洁工、售货员、单位后勤管理人员、电焊工、保安、门卫等,帮助失地农民尤其是妇女、贫困户和残疾人获得就业机会。

        ②办理养老保险。受项目影响的260户中未办理失地养老保险的有159户,建议兰州新区社保局对于失地面积累计达到80%以上的农户及时办理失地养老保险,保证失地农户中老年人的权益得到保障。

        ③为失地农户提供再就业培训。建议项目受益学校在建设完成之后,关注失地农户的生产生活状况,可向失地农民提供就业技能培训(包括园艺工、清洁工、售货员、单位后勤管理人员、电焊工、保安、门卫等方面的技能培训)及项目学校后勤等就业岗位,向在本校学习的受征地影响的困难户子女提供减免住宿费的政策帮助等。

       二、社会影响评价单位联系方式:

       社评单位:甘肃伊山伊水环境与社会发展中心

       项目负责人:丁文广,兰州大学资源环境学院教授、博导,甘肃伊山伊水环境与社会发展中心理事长

        联系人:姜女士

        电话:0931-8408197

       电子邮箱:lucwesd@lzu.edu.cn

       地址:甘肃省兰州市城关区庆阳路183号701室

       公众可在2016年9月27日-10月8日内,通过邮寄信函(以邮戳日期为准)或电子邮件方式,就该报告有关内容提出意见或建议。发表意见的公众请注明发表日期、真实姓名和联系方式,以便根据需要及时反馈。

 

联系我们
甘肃省兰州市城关区南河北路956-962号高新大厦A座14C~14D,电话:0931-8408197
电 邮:lucwesd@lzu.edu.cn or wgding@lzu.edu.cn
甘肃公益微信公众号:gsgywx
COPYRIGHT © 2018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甘肃一山一水环境与社会发展中心    网站备案: 陇ICP备18001912号   甘公网安备案:62010202001371号
0931-8408197
在线咨询
微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