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快手公益基金会(以下简称“快手公益”)与甘肃一山一水环境与社会发展中心(以下简称“甘肃一山一水”)的携手努力下,“快手公益非遗传习学堂”项目第一期在甘肃、山西地区圆满收官。
本期,我们将聚焦掐丝珐琅与古建彩绘两项精妙绝伦的非遗技艺,看郑重、王芳雄、唐景瑜三位非遗传承人用金属丝作"绣线",以天然颜料为"脂粉",带领学生们体验了一场跨越千年的非遗美学实践。
掐丝珐琅非遗传承人王芳雄作品
掐丝珐琅非遗传承人郑重作品
古建彩绘非遗传承人唐景瑜作品
掐丝珐琅:金属上的锦绣华章
非遗掐丝珐琅是中国传统手工艺瑰宝,拥有600多年历史,2006年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该工艺以铜胎为底,用金丝掐出纹样轮廓,再填入天然矿物釉料烧制,成品兼具金属质感与宝石光泽,以蓝色为主色调,呈现雍容华贵的宫廷气韵,既是国礼重器,也是艺术收藏珍品。郑重、王芳雄两位非遗传承人带着这门技艺分别在陇南市徽县、临夏市积石山县深入校园和社区,开展传习课程53节,覆盖1341人次。
非遗传承人王芳雄为积石山县第五中学学生授课
非遗传承人郑重老师为徽县职业中专学生授课
学生的掐丝珐琅作品
古建彩绘:梁枋间的“时光调色盘”
古建彩绘是中国传统建筑特有的装饰技艺,以天然矿物颜料和独特工艺通过沥粉贴金等12道工序,将五行色彩、吉祥纹样等传统文化元素永久定格在梁枋之间。它不仅是建筑“防护衣”,更是文化的“活化石”。正因为项目的支持,非遗传承人唐景瑜老师的非遗传承之路从飞檐之下,梁枋之间拓展到了中学课堂上,他用手中的画笔和技艺为年轻学子打开一扇通往传统文化的大门。截至目前,唐景瑜老师已开展古建彩绘非遗课程24节,覆盖960人次,让千年彩绘技艺在校园里换发新生。
古建彩绘非遗传承人唐景瑜为学生授课
特别聚焦:一位景泰蓝手艺人的蜕变之路
在甘肃陇南,景泰蓝工艺画市级传承人郑重的故事尤为动人。作为一名残疾手艺人,他曾历经求职屡屡碰壁,创业遭遇失败,生活十分艰辛。命运的转机始于他接触到景泰蓝工艺画的那一刻,这门古老的艺术为他黯淡的生活点亮了一束光。2024年,“快手公益非遗传习学堂”项目成为他人生重要的转折点,郑重通过系统培训不仅提升了他的技艺水平,更让他重拾自信,找到了传承非遗的使命与价值。如今,郑重已成为微县职业中专的公益教师,由原先的不固定的授课变为每天两小时的系统教学。在快手公益的支持下,他的课堂设备完善了,创作材料充足了,更收获了学生们对传统工艺的热爱。那些充满创意的学生作品,正是非遗薪火相传的最好见证。郑重用他的经历和技艺,生动诠释了“非遗传承改变人生”的力量。
项目简介
2024年,北京快手公益基金会发起“快手公益非遗传习学堂”项目,聚焦甘肃、青海等偏远地区面临生活困境的非遗传承人,通过困境帮扶、能力提升、非遗传播、硬件支持等多维度助力,帮助传承人改善生活、专注技艺传承,同时推动非遗走进校园、社区,激发大众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2022年
一山一水上线“活力半边天”月捐
识别下图中二维码【查看详情】
成为活力半边天“月捐人”
用您的力量,创造看得见的改变
为乡村妇女发展奉献您的一份爱心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