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推荐使用高版本浏览器
I/

栏目导航

COLUMN NAVIGATION
详细栏目

中国经济周刊—经济网讯|现场|一山一水,重返暴洪泥石流救灾昔日时光

发布于2019-12-20  访问次数:3123  来源:本站


1.jpg

当时,为文县灾区发放的节能炉子

        时隔两年之后,8月下旬,甘肃一山一水环境与社会发展中心(以下简称“一山一水”)总干事、壹基金联合救灾项目甘肃协调人虎孝君再一次坐上开往陇南的动车,重返那些遭遇山洪和泥石流袭击过的村庄,看看灾后村庄的重建和村民日常生活的恢复状况。

        与虎孝君一起在陇南汇合的,还有文县公益志愿者杨小路。


2.jpg

当时,文县天池镇装卸救灾物资现场


大山深处的梨坪

        清早,出武都,向东沿着白龙江东行至临江镇,然后一拐,沿着一条两边皆是陡峭崖谷的山间公路逐步盘旋上升,攀上一块山顶坪地,车子继续前进。途中会穿过一个镇子,偶尔会遇到整修道路,车子只能驶入河沟便道,在湍急溪流的河床上如船颠簸。


3.jpg

当时,与当地镇政府工作人员召开小组会制定救灾方案

        阴郁的天气笼罩着两边的山林,淅淅沥沥的雨一路伴随。山地里的玉米棒子已经成熟,一片片的辣子地长势颇好。行走了大约两个小时之后,一个即将竣工的新农村工地出现在眼前,一道河谷上的桥梁即将建成,穿过工地,两年前被暴洪泥石流袭击过的文县梨坪镇金坪村和玉坪村就出现在眼前。


4.jpg

当时,灾情发生后,第一时间赶赴灾区与文县统战部黄部长对接救灾工作

        时间倒流,2017年8月6日晚间至7日早晨,甘肃陇南遭遇入汛以来最强降水,部分地区最大降水量达208.5 mm。文县天池镇、梨坪镇、舍书乡出现局部强降水天气,引发暴洪泥石流灾害,部分村社房屋被冲毁,电力、通讯、道路中断。当地政府启动应急3级响应。


5.jpg

关爱灾区儿童

        8月7日,壹基金联合救灾项目甘肃网络启动应急响应,网络成员机构文县爱心公益促进会与当地民政部门对接重点关注文县天池镇与梨坪镇受灾情况。随后,联合救灾项目甘肃网络协调机构甘肃一山一水环境与社会发展中心协调人虎孝君及救灾专干赶赴文县重灾区梨坪镇与当地民政部门进行对接。

        呼啸而过的泥石流给这个大山深处的村庄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记。新修筑的防洪堤岸两侧,被摧毁的残破的房屋院落依然保留着,河道里依然有巨大的石头。玉坪村村部就坐落在堤岸东边的一个院落里。

        玉坪村主任张国左记得,一山一水的人是第三天赶到的,给惊魂未定的村民每户送来一袋米一袋面,送来生活包,生活包里有锅碗瓢盆,还有壹基金给儿童的温暖包。之后,还建了儿童服务站,给村里的儿童做心理疏导。


6.jpg

虎孝君走访文县灾区安置点


        回忆起第一次抵达灾后现场的情景,看着被泥石流肆虐的村庄,虎孝君感慨万千,“当时这个河道全是石头,两边的房子全被泥石流山洪刷掉了!”他第一次感受到自然的力量之大,一切都在它面前弱不禁风,无论肉体、灵魂还是钢铁、水泥,都变得脆弱不堪。

        灾情发生后,虎孝君第一时间从储备仓库调拨救灾物资,从兰州赶赴灾害现场。来的路上,给当地镇上的领导打电话问需要什么,说是搭建临时帐篷需要插电板,就又临时买了4000多元的公牛插电板。到达后续陆续发放米面、电磁炉等物资,建立儿童服务站,把孩子集中起来,让他们得到心理安全抚慰。

        当地海拔1530米,十月份就开始冷了。一山一水专门从兰州订购了一批节能炉,烧柴烧炭都能用,可以烤洋芋、烤馍馍、做饭,家家户户都有。虎孝君说,炉子是最后一批救灾物资,发的时候是当年9月12日。冬天,一山一水还给梨坪镇上的50个孩子送来了温暖包。

        金坪村妇联主席刘明香说,现在正是灾后重建和扶贫发展的关键时期,灾后重建、异地搬迁房子已经盖起来了。“村庄的经济收入主要靠打工,种植产业上花椒有一点。农作物有玉米、小麦,主要是自己吃。整个村子将要在年底实现整体脱贫。”

        虎孝君两年后再次来到这片土地,他看到灾后重建的房屋还未完工,村里的老人居多,三三两两聚在一起茫然的看着来去陌生的面孔,年轻人依旧外出打工。泥石流经过之处痕迹随处可见,一户废弃的人家院落门头写着“幸福之家”,泥迹斑驳。




天池下的白马村

        白马村就坐落在陇南文县著名的景区天池下面。同样是2017年8月6日晚间的一场前所未遇的暴雨让这个美丽的村庄遭受了毁灭性的摧残。天池镇白马村全村800余人,年轻人多数在外务工,剩下的都是留守儿童和孤寡老人。暴洪泥石流让留守儿童100多名受灾,房屋严重受损31户,缺少电力供应、纯净水以及生活用品。

        灾后第二天下午两点,陇南光明公益联合会一行7人抵达白马村,对当地受灾情况进行快速评估。随后,根据灾情评估数据,虎孝君和他的联合救灾团队给村子带来了米面油、香皂、毛巾、味精等生活用品,以及生活包。根据受灾的严重程度,依次发放给村民。

        白马村村主任李永平依然记得,“虎老师他们是灾后三四天到的,那时我们已经在安置点住下。”出乎虎孝君意料的是,“刚开始,运来的救灾物资他们不敢接收。当时我们带来的救灾物资有两百多套,他们村房屋彻底倒塌的有三十几户,只要了三十多套。”

        对此,李永平说,救灾物资给受灾严重的农户发,给受灾轻的或者没有受灾的农户不发,大家就有意见。但一山一水经过协商按照受灾程度排序后顺利发放完,大家都高兴。一山一水送来的救灾物资当时非常急需。如香皂、毛巾、炉子,好多村民家里现在还用。当时还给学生发了温暖包。


7.jpg

昔日暴洪泥石流受灾现场

        8月下旬,白马村异地搬迁、灾后重建如火如荼进行中。李永平说,县上的政策是贫困户每人政府补贴33185元,分四批打到卡上,不一次打。圈梁打下来,一个人打8000元;主体打下来,一个人打2000元。我们每个农户都有一卡通,必须打到卡上,然后你自己取出来,买钢筋,买水泥。这边盖房子的有124户。有精准扶贫的,也有一般户。一般重建、异地搬迁每户政府补贴4万元。

        李永平家新修的楼房主体已经完工,客厅、厨房、卧室都显得宽敞明亮。重建贷了款,家里总共两亩半地。他一家四口人,一儿一女,大儿子在兰州读职业学校,女儿在文县县城读高中。在那场暴洪泥石流灾害中,李主任家12间新修不到两年的房子全部被冲毁。两年来一家人寄宿在丈人家。

        一场灾害让白马村很多人陷入一穷二白。许多人和李永平一样,人到中年,贷款重建家园,然后再打工还钱,再一次白手起家。李永平说,白马村建档立卡户93户。村子的经济收入主要靠花椒和核桃。“这两年雨多,去年的核桃没有收。”白马村的坝子地基本被灾后重建占完,如今,许多无地的村民选择就地打零工。


8.jpg

昔日暴洪泥石流灾后

        白马村四周皆山,靠近文县天池景区。村子原来的土地即将被甘肃一家文化旅游企业征用。李永平考虑的是,现在新建的院子这么小,鸡都没法养,征地的钱以后花完了怎么办?没有产业了,以后的生活怎么办?以后能不能靠景区带动发展?

        他设想,现状灾后重建的房子建好一点,建成白马古镇,经济基础好的人家可以搞民宿和农家乐。将来文旅企业真正开发了,对村子的发展会有一个大的带动。“如果能够把天池景区打造好,他们将会在景区给我们村每家每户安排一个公益性岗位,如看门、开车、打扫卫生等。他们以前这样说过。”李永平说,“我们反映上去了,政府在考虑。”

        李永平对现在新建的房子和小区非常满意,“都实现了三通一平,水是自来水,电走的是管廊,设计的很好。化粪池都设计好了,卫生间直接用马桶。”

        他说,9月30日之前,所有受灾群众将搬入新房子。




三进三出堡子坝镇

        重返堡子坝镇的路上,虎孝君依然记得当时是如何在面临着两侧山体滑坡、落石、河水暴涨、淤陷等险情的状况下,他和杨小路、王倩三人跋山涉水,一路徒步,沿着湍急的河流,穿过一线天,在黄昏时进入受灾的堡子坝镇马河村,获取了灾后村子的第一手信息,为后续的救灾方案制定、救灾物资配备提供了及时准确的信息。

        2018年6月29日下午至7月1日凌晨,陇南市文县境内普降中到大雨,局地发生短时强降雨。强降雨造成文县堡子坝镇的排坊、马河坝、德胜前、八字河等12个村严重受灾,部分民房进水不同程度受损,部分农作物被淹,道路、水利等基础设施严重损毁。

        灾害发生后,甘肃公益网络伙伴文县爱心公益促进会理事及工作人员立即行动起来。会长梁玉兰与灾区一线联系了解灾情,同时在促进会志愿者微信群动员捐款和组织救援物资运送工作。按照灾区实际需求,分别采购成面粉、大米、清油、蔬菜、肉、方便面、矿泉水、蜡烛、手套、充电宝等物资。

        文县爱心公益促进会志愿者服务队队长杨小路回忆说,7月3日至7日,在道路被严重冲毁的情况下,文县爱心公益促进会的22名志愿者人背肩扛,踏着险峻的山间便道,冒着随时会坍塌滑坡的危险,以最快的速度把第一批价值4400元的救援物资送到堡子坝镇八字河村、德胜前村。

        去年7月9日至11日,陇南再次遭遇强降雨天气,当地启动陇南市Ⅳ级自然灾害救助应急响应。文县堡子坝镇再次遭遇持续性强降雨天气,经过6月30日和7月10日两次洪涝灾害的洗礼受灾比较严重。

        次日,虎孝君带领一山一水工作人员赶赴陇南灾区一线,对接当地民政及其他政府部门,协助当地社会组织积极参与此次救灾工作,充分调动各方面的资源,发挥各自优势,在政府部门的统筹协调下有序协作形成救灾合力。

        随后,虎孝君先后赶赴武都区最偏远的九池村,为该村协调配送30顶壹基金帐篷,配合当地乡政府临时转移安置30户村民,政社协同全力保障村民安全;在文县,虎孝君与文县统战部黄部长、文县爱心公益促进会梁老师会合。得知通往马河坝的道路两天内就可以抢通,一线天附近堵塞河道的巨石要炸掉后才能抢通,还有一个村预计得一周左右才能通。

        短短数日,文县爱心公益促进会发起、组织志愿者三次进入灾区一线,肩扛手提,徒步背物,为灾区群众送去急需生活物品。根据一山一水数字统计,当时在文县堡子坝镇发放物资共计有彩条布199件、家庭救灾包199个、睡袋199个、大米1701袋(9kg/袋)、面粉1701袋(10kg/袋)。

        杨小路记得,村民们纷纷表示感谢,“这个面发的太好了,家里已经十多天没有白面了,天天吃旧玉米面都吃怕了,感谢你们及时送来救命粮。”“自从发洪水到现在家里就没有大米了,今天你们送来了大米,我们今晚就做大米饭。”

        文县堡子坝镇德胜前村在深山峡谷中,只有一条道路可以进出。全村296户,1100余人,有七个社,都分散在山间沟壑。村里近年来扶贫发展农家乐,村里巷道粉刷一新,路灯、垃圾箱等基础设施也已到位。

        一年之后,进入德胜前村的道路依旧艰险。洪灾之后,通往山村的道路损毁,花椒减产,救灾时所有物资都是靠人背进村的。村子里一户梁姓人家,两个儿女在文县县城开饭馆,两个孙子在城里上幼儿园。家里还有两头猪,几十只鸡,准备过年把猪杀了进城去打工。

遇险一线天

        在堡子坝镇马河村,村文书季永忠介绍了当时灾后的情况,洪水之后,村里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交通中断,电力中断,影响生活。吃的、用的、米面油等一概运不进来。救灾的物资运送到八字河后就运不进来,只能靠人背。救灾志愿者们上来时,每人也背了方便面。方便面陆陆续续发了好几批,优先发给老弱病残村民。十多天之后,交通就逐步回复正常。

        季永忠说,刚开始,就组织村民先展开自救。通讯都中断了,先打电话买洋蜡、电筒、充电宝,解决照明。后来,帮扶单位文县妇幼保健站又运来了五台发电设备。十五天之后,电路全部接通。

        季永忠说,马河坝村特色经济主要有花椒和党参,收入主要靠外出务工。养殖主要是蜜蜂,今年雨多,产蜜不行,蜂蜜市场价60多一斤。地撂荒的不多,全部种的花椒树,套种农作物。

        随后赶来的村主任王纪录记得,虎孝君他们来的时候,是灾情发生后的第三天。当时“一线天”道路中断,他们翻山越岭,跋山涉水,从堡子坝沿着河流一直徒步走到这里,走了七八个小时,到达我们村时已经是下午六点。正好那天我值班,他和王倩、杨小路三个人来到办公室,了解村子的灾情、生产、生活等情况。

        “灾情发生后,他们作为社会公益人士第一时间来看我们,作为村主任,我很感动。”王纪录说,虎老师他们了解完情况之后,天色已近黄昏。由于还要赶往另一个村庄了解情况,他们就匆匆忙忙地走了。当时已经是傍晚7点过了,再有一个多小时天就黑了。

        “他们走的时候,我给他们拍了照片。”王纪录拍的这张合影照片定格于2018年7月13日下午7:42,照片上虎孝君、王倩、杨小路站在马河坝村村部院落里,夏日傍晚的余晖照耀着他们。之后,他把照片发到了朋友圈。不到四个小时后,虎孝君一行三人在“一线天”失联。

        遇险“一线天”,是虎孝君十余年公益救灾路上所遭遇的最大一次险境。追忆过往,当时结束马河坝村的灾情评估返回,途经“一线天”时天色已暗,由于地势险峻,水流湍急。同行的杨小路涉险过河,而虎孝君和王倩多次尝试过河没有成功。于是,他俩在黑夜里翻进莽莽大山,在黑暗的山林里左右冲突,精疲力竭,随之迷路。

        后来,久等不归的同伴杨小路召集附近村民,拿着手电筒,在两面的大山上进行集体大搜救,虎孝君他们获救时已是夜半凌晨。时隔一年,再次进入“一线天”,看着两侧的悬崖峭壁和滚滚的河水,虎孝君仍心有余悸。

        王纪录说,后来我得知虎老师他们在“一线天”遇险迷路,我深感内疚。虎老师他们翻的那座山,山上没有路,非常陡峭,遍布灌木丛和荆棘,林间草丛中蛇也非常多。当时我应该把他们留下来,等第二天天亮了再让他们走。

        “他们回去之后反馈情况,又和县上领导衔接,给我们村发放了两车物资。马河坝村总共277户人,每户发放两袋大米一桶油。”王纪录说,物资拉回来以后,第一时间就发放给了受灾群众。“他们走了以后,他们这种大爱无疆的精神,想起来我就久久不能平静。他们真的是在用爱来披荆斩棘!”

        一年后,在马河坝村部,看到王纪录拍的一年前的这张照片,虎孝君感慨自己的救灾瞬间总有人记录。他说,重走一年前的救灾路,见到当时受灾的村民,他们能重建后开始新的生活才是我们最大的安慰。

        谈及这些年穿行于陇南大山里的公益救灾之路,虎孝君说,感谢陇南当地的公益伙伴,这些年一起并肩作战,也感谢壹基金背后的鼎力支持,让我们能够在关键时刻付诸行动,更感谢全国的爱心捐赠人,他们是温暖人间的基石。(李开南)

联系我们
甘肃省兰州市城关区南河北路956-962号高新大厦A座14C~14D,电话:0931-8408197
电 邮:lucwesd@lzu.edu.cn or wgding@lzu.edu.cn
甘肃公益微信公众号:gsgywx
COPYRIGHT © 2018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甘肃一山一水环境与社会发展中心    网站备案: 陇ICP备18001912号   甘公网安备案:62010202001371号
0931-8408197
在线咨询
微信
返回顶部